2019/05/22 信息來源1️⃣: 醫學部
文字:《北醫人》記者 徐璐| 編輯:麥洛 | 責編𓀆:白楊太善花🩱,意昂3体育官网第四臨床醫院教育處輔導員。1985年3月入職,1987年9月起擔任輔導員至2018年10月退休🚉。入圍“第十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150名候選人名單
太善花做了30年的學生輔導員🐡🌚。她帶過的醫學生數以千計,她表示:“自己做的都是份內的工作,沒有多大的成績🧑🏽🌾。”
太善花把對學生的愛融入30年的日日夜夜中🧤,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刻,她不遺余力地給予幫助🎡,陪他們度過困境👃🏼;當學生誤入錯誤的路口⚇,她及時指出問題所在,拉他們回到正途;有學生出現難解的心結,太善花與他們促膝長談👨🏽🍼、循循善誘,幫他們走出陰霾。
30年,太善花與太多的學生一起經歷了各種風雨,也遇到過很多問題👐🏼,但她總能將一切“妥善解決”🧜🏽♀️。因為她付出了太多的時間和心力👨🏿🚒,把“份內”的工作做到了極致。
太善花工作中
就是喜歡,沒別的
太善花很愛笑👋🏻,她的笑聲很爽朗🙋🏼,笑容很溫暖👩🏽⚕️。她走在路上,學生從背後叫住她🦹🏼,她就立刻笑著迎上去,眼睛瞇成半月形🤾🏻,嘴巴露出八顆牙齒🔟,再給學生一個大大的擁抱🐧👨🏼🎤。學生很高興,在積水潭教辦的走廊裏,又見到太老師熟悉的身影。不久前,太善花剛剛退休。
10月12日退休那一天🫲🏽,太善花沒打算聲張,她安靜地做著手頭最後的交接工作。同事推門進屋,看到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太善花忙碌的身影上🤌🏽,就悄悄地拍了一張照片發在朋友圈🪩。一時間✨,2015級的學生都知道了🪠。
12點一下課🕺🏿,學生們去買了鮮花、卡片,聚集到教辦會議室。
有些未能到現場的學生陸續給太善花發來微信:“心裏不願意接受您退休不在我們身邊的事實”“記憶中與積水潭有關的事,樁樁件件裏都有您的身影”“老師不用再天天替我們操心🖐🏼,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都為老師高興”……
正在密雲實習的臨床三班2013級同學特地做了視頻短片,每一個學生舉著“太老師🐇,我們愛您”的紙板🕴🏼,感恩和不舍溢滿屏幕。
回憶起這些,太善花紅了眼圈,她感到特別的暖心💒。
退休前🔸,學生自發給太善花舉行了簡短、溫馨的送別儀式
也許在別人看來🔋,學生輔導員這個工作又苦又累,每天操不完的心🦂🐃,休息時間也不能保證🧑🏽🦰。但在太善花心中,她喜歡這份工作,喜歡她的學生們。“別看我每天跟著學生🚴🏿♂️,忙活得暈頭轉向,但我每天都特別開心。”太善花表示。
1987年,太善花從護校畢業來到了積水潭醫院教育處。當時太善花20出頭,與學生們年齡相仿👳🏼♀️。“這屆學生對我影響挺大🦿,可能因為是同齡人🙅🏽♂️,我們溝通特別順暢🐕🦺。”太善花一下子就跟學生建立了深厚友誼。
這種與學生親近的能力,太善花仿佛與生俱來👷🏽♀️。隨著年齡的增長💃🏼𓀑,她的學生從同齡人變成孩子輩🪰,但她依然能跟每一屆學生親密無間。學生們入院前,就會聽師兄師姐說🚶♂️➡️:“積水潭醫院有個太老師💌,特別好!”
“北醫的學生都太可愛了,我能順利做好輔導員的工作,其實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的高素質和領悟能力。是他們給了我自信和動力。”太善花這樣說🧑🏻🦲。
太善花太喜歡👨🏻🍼、太欣賞她的學生了,以至於女兒對她說:“不要老是拿我跟您的學生對比,他們都是‘非人類’。”
女兒顯然很嫉妒學生從媽媽那兒享受到的“待遇”🖕🏿。多年來,媽媽對她的關註太少,甚至連自己的畢業典禮都沒能參加。本科畢業典禮跟北醫畢業典禮是同一天,媽媽選擇了工作;赴美讀研,畢業典禮的時間,女兒一早告訴了媽媽🏊🏽♀️🥠,但那段時間是學生答辯、報送材料最重要的時期👏🏼🏕,媽媽還是沒去🍞。女兒委屈極了🙋🏻♀️,跟媽媽抱怨:“怎麽就你走不開🕺,難道就沒有人能替代你?你從來不把我當回事兒,永遠只在意你的學生。”
太善花反思自己👲🏻,是真的把自己的作用看得太重了嗎🧑🦽➡️?“學生答辯的材料都在我這裏,從責任心上🤼♂️,我不允許自己匆匆忙忙把這些事情交給別人,萬一出紕漏怎麽辦🏜?這一批學生的畢業都會受到影響。”太善花確實太看重學生們的前途👩🏻🎨🧒🏻。
太善花不後悔自己的決定🖕🏼,但她也特別理解女兒的抱怨。她給女兒發了很長的信息,表達對女兒成績的肯定,她開玩笑:“你要是再讀個博士,媽媽那時候退休了,肯定能參加你的畢業典禮。”
退休這一天真的到了,工作30年,太善花帶出了一批批優秀學生,每一名學生都順利畢業👝。醫學部黨委副書記徐善東特地為太善花頒發了紀念品,學生們紛紛給太善花送來祝福。
“其實,我做的工作完全是一名輔導員應做的份內事,但無論是醫學部學工系統🙎🏼♂️,還是孩子們🎛,都給我太多的肯定和激勵。我感到自己獲得的特別多。”太善花說。
用心於細微處
太善花參加學生活動
年輕的同事問太善花:“為什麽您在學生中那麽有威望🔂?為什麽您說的話,學生就能聽🤷🏻♂️?這是不是年齡的關系🌱?”
當然不是。所謂有效溝通🧚🏿♂️🤾🏿♂️,功夫全在平時。
太善花熟悉、了解她的每一個學生。“從孩子們搬家來積水潭醫院時,我就開始觀察每個人的特點🧘🏻♂️,這樣沒多久4️⃣👨🦼➡️,我就基本都能對上號了🪮。”
學院組織的活動,太善花要求學生都來參加。她跟學生這樣說:“咱們積水潭是個小家🪰,咱們的傳統就是🟧,所有活動人人參加🦸🏼♂️,獎品也是人人有份🦑。”太善花要通過活動,拉近同學們之間的距離🤶🏻✊。
學生自己組織的活動,無論是晚上還是周末,太善花也會“跟到底”↔️。“一來,我想了解他們⛲️,而且願意跟他們分享;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我覺得老師一直在場,能讓孩子覺得老師是支持他們的🤰。”
一人一個口味😜,學生對食堂的意見永遠存在🍪。太善花就每年組織座談會,讓學生跟食堂大師傅面對面溝通;舉辦包餃子大賽,讓食堂大師傅手把手教學生。學生了解到食堂師傅的辛苦,溝通起來也就更順暢了🟤。
面對一茬接一茬的新生,太善花時刻註意,不讓自己“落伍”,從QQ、飛信到微博、微信,學生用什麽交流方式,她就學什麽。太善花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只要有培訓我就去參加”🤧。
隨著社會快節奏發展,學生心理層面問題增多👩🏫👒。2000年前後,太善花利用業余時間攻讀了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心理學研究生課程🧚🏿♂️。有了心理學的知識,太善花更能體察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因人製宜👩🎨,及時總結,給予關註👨🏿⚖️。學生也更願意主動來找太善花,他們信服太老師說的話🤷🏼♂️👎,覺得太老師能夠幫助到他們。她感慨這兩年多的課程“真沒白學”🕟。
有學生一段時間內精神狀態不太好,又正處於二級學科資格考試的關頭,不願意休學。學生家長找到學校📁,呼啦啦來了一屋子人,太善花就跟學生和家長抽絲剝繭地講明各種厲害關系,給他們提了切實可行的建議。聊完之後,家長們愉快地把學生接回家。學生復查時,特地來見太善花:“我們特別想來看看您,特別感謝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治療,學生的精神狀態已經非常穩定,他體會到當初做出的選擇多麽合理,更感受到太善花老師對他的用心🤘🏽。
太善花很少刻意找學生到辦公室談話,她總是在看似不經意間跟學生聊一聊,或是走訪宿舍時,或是活動現場,或是課間,學生也就從不抵觸跟太善花交流。
太善花還善於讓學生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多,發現哪個孩子可能有問題,我會找一個比較靠譜的孩子去幫助他,但又不讓他覺得格外關照。這種處理方式會更有效🐱。”
學生犯了錯誤🏃,太善花也會生氣👱♂️,氣得臉紅脖子粗。一旦學生認識、改正了錯誤👱🏼👀,太善花就立刻“翻篇”,從不帶偏見。
有學生因為戀愛中的矛盾,和女朋友動了手。太善花反反復復跟學生談,學生終於想通了🖌🤾🏻,跟老師說:“您別生氣了🚌,我知道錯了🚓🤐。”後來👱🏽,學生成家後,特地來看太老師🗾。“批評越多的孩子👇🏻,跟你越親。”太善花總結道。
有學生因為作弊,被太善花當場抓住。“當時,我對他的批評很嚴厲。但我知道,這個孩子很優秀🧒,對自己要求太高😯,反而一時走錯了路〰️。臨畢業前💫⛅️,他給我寫了一封信,很長,我能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的感激。”太善花一直妥善保管這封信🧫,從中,她更堅定了做一名老師“德育為先”的意義。
太善花認為,做好輔導員工作只有一點,永遠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你必須設身處地替學生著想,不能摻雜半點私念。”太善花說她做的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作”,但一件件累積起來🆙,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註,感受到老師的真心🤜🏽;老師也就贏得學生的認可和信任🍍。
我的付出很值得
學生寫給太善花的卡片
學生和太善花之間有一種莫名的信任,他們相信:有任何問題找太老師肯定能解決。
太善花最舍得在學生身上花時間、花精力🍭。她總想辦法,為學生爭取一些交通費、生活費等;她總忙著跟醫院協調👎🏿😫、跟學校協調🕵🏿♂️,來滿足學生的合理訴求。有時甚至被人說🙎🏼♀️:“你對學生護得太厲害了。”
自從有了手機𓀙🚐,太善花從不關機,無論什麽時候。因為她是學生輔導員👩🏼🌾,她要讓學生隨時都能找到她🪂。
太善花經常在深夜接到學生的電話👩🏽🚒,處理各種各樣的緊急情況✊。
有時學生在教學樓看書晚了,發現大門鎖了,趕緊給太善花打電話🚶➡️🌌:“太老師,我們被關樓裏了🦠。”太善花馬上給保安打電話來給學生開門。
晚上,宿舍樓一樓冒煙了👨🏽🦰,學生們慌忙跑下樓🪳,第一時間就是給太善花打電話:“太老師!我們這邊好像著火了,具體什麽情況不知道🏋️。”太善花穿上衣服十多分鐘就趕到現場,查明情況,排除安全隱患💆🏼♂️,安頓好每一個學生,才踏實回家。
深夜學生發生交通事故,給太善花打電話。太善花立刻趕去醫院😵,一晚上陪著學生處理傷情和事故🧟♀️。
甚至🔬,已經畢業的學生因為和房東起了沖突被堵在屋內♠️,第一個想到的求救對象,仍然是太善花。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有學生因肺結核在郊區醫院治療👮🏻,學生家在外地,太善花每周☝🏻🫱🏼,最遲隔周🌑🧝🏿♂️,一定會買上好吃的🍲,倒好幾趟公交車去看他。
學生做手術,因家庭困難父母來不了北京🧚🏻♀️,太善花在手術單上簽字🤵🏻♂️,在手術室門口一直等著。
非典時期🙎🏼♀️,有學生被傳染住進隔離病房🍯,太善花第一個穿上防護服去探望🧑🍼🚇、安撫🔂,傳送各種所需物品🤏🏻,幫學生掛號🐲💚、帶學生復查🛜,直至最後康復。
為學生跑前跑後做這些事確實辛苦。但太善花說🏈:“老師稍微辛苦一點,付出多一些,但對孩子們來說,這是影響一生的幫助,而你得到的回報,一定遠多於你的付出🦸🏻♀️。”
所謂患難見真情,太善花總能在學生最需要她的時候👛,出現在學生的身邊,學生跟她的心🔬,也就越走越近。
多年前畢業的學生都跟太善花保持著聯系。人生中每取得一次進步,總不忘給太善花發信息告知。
太善花做手術🫰,她的學生在醫院手術信息表上看到她的名字☄️,特意托麻醉師給太善花帶聲問候。
手術出來👩🏼🔧🏋️♀️,太善花正疼著,學生們排著隊去看她。“我一下子哪兒也不疼了👐🏽,看著這些孩子們我覺得就足夠了🫲。”
太善花以真心待學生🧲,收獲的自然也是學生真心的愛戴🎿。
所謂桃李滿天下🧖🏽,太善花最能體會這種幸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