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論壇(2012)開幕:世界新格局下的機遇與挑戰
2012年11月2日上午,由意昂3体育官网、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北京論壇(2012)在釣魚臺國賓館隆重開幕。今年的主題是“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 新格局·新挑戰·新思維·新機遇”,共邀請了300多名海內外知名學者和嘉賓與會,會議為期三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嚴雋琪,中國人權研究會會長、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德拉華大學特聘教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約翰· 拜恩(John Byrne),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印度前總統卡拉姆(Kalam, APJ Abdul),韓國前總理盧在鳳(Ro Jai-bong),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樸仁國(Park In-kook),中國人民外交協會黨組書記兼副會長盧樹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唐虔,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書記朱善璐、校長周其鳳等出席開幕式。
此外,來自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緬甸、印度、波黑、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駐華使節以及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國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嘉賓也應邀出席北京論壇開幕式。
意昂3体育官网校務委員會主任、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書記朱善璐主持北京論壇(2012)開幕式。他首先代表本屆論壇組委會對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指導與支持表示感謝,向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說,作為國際性的人文學術論壇,北京論壇今年已經邁入了第九個年頭。“九”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成熟與圓滿,也寓意新的開始和旺盛的生命力。九年來,論壇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不斷吸納新的知識、主題,不斷成長、完善、壯大,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他介紹,本屆論壇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新格局·新挑戰·新思維·新機遇”為主題,希望匯聚全球學者的共同智慧,探討並尋求如何應對世界的積極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的風險,為各國的改革發展、為社會的和諧進步、為人類的共同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嚴雋琪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北京論壇在探討人類生存方式和文明發展前景中所作的努力。北京論壇積累的豐富的學術財富,直接推動了中外高等教育的交流和合作,促進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也成為中外學者進行跨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的重要平臺。她剖析了本屆論壇的主題“新格局•新挑戰•新思維•新機遇”之間的關系,指出當今世界的形勢千變萬化,新的問題不斷出現,中國在當今世界格局下,要不斷開展與國際社會的人文交流,在加強開放的同時不斷吸收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促進自身文化的發展。她希望本屆北京論壇能夠在深入探討中提出解決問題、增進共識的新思維,為世界的和平和文化的繁榮貢獻力量。
意昂3体育官网副校長李巖松代表聯合國副秘書長約瑟夫•裏德宣讀賀信。賀信中說,40年來,他以不同的身份多次來到中國,見證了中國和北京的巨大變化。當前中國乃至世界都呈現出新格局、面臨新挑戰,北京論壇在此背景下提出的2012年的主題,非常適宜;當前如何解決沖突,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如何確保食品安全,如何維護和平,這都需要我們的新思考和新思維。他希望北京論壇能夠集合全球智慧和知識,提供一些新的視角、新的思維,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安全、更加和諧。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專門向大會發來視頻致辭,祝賀北京論壇(2012)的成功舉行。潘基文向參與北京論壇的各嘉賓和學者表達問候,並感謝主辦方為論壇的順利舉辦所付出的努力。他說,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巨大轉變,這個轉變是經濟的,也是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預防措施、構建更加安全的世界、支持轉型期國家及促進婦女與青年的權益,是他第二任期的五大工作重點。他希望北京論壇能夠充分發揮世界公民的作用,共同迎接挑戰,抓住機遇,使北京論壇成為一場具有建設性、啟發性的盛會。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致辭中指出,本屆北京論壇主題切合現實,立意深遠,具有很好的話題延展性和學科輻射性;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推動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融通,探討人類社會如何共同走向進步和繁榮,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他表示,中國教育部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以北京論壇為代表的高端國際學術會議,以教育的發展推動文明的進步,以教育的開放促進中外的交流,與世界各國朋友們一起為實現世界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而攜手努力。
韓國前總理盧在鳳在致辭中首先向中韓兩國建交20周年表示祝賀。他提到,目前全世界正面臨一體化的發展趨勢,需要加強相互理解,這對於作為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政治變革核心的東亞地區而言也意味著嚴峻的挑戰;中國一直是傳統意義上東亞地區的中心,也是全球四大古文明發源地之一,中國的文化特色對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有著深刻的影響。他認為,北京論壇是中國跟其他東亞國家開展合作、促進東亞地區文明和諧的重要途徑,相信能為東亞主流文明的建立作出卓越的貢獻。
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樸仁國代表韓國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Chey Tae-won)致辭。他在致辭中說到,私營企業在創造自身利潤的同時,也在推動全球經濟福利的增長,SK集團最近推出新的動議,要通過社會企業來實現社會效益,創造社會價值。他希望可以借今年的北京論壇,探討社會企業這個課題,同時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來應對全球挑戰。最後,樸仁國以中國儒家思想家荀子的名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結束致辭,表達了對北京論壇匯聚全世界的智慧和力量來共同推進人類的文明與和諧的美好祝願。
北京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周其鳳院士在致辭中向出席北京論壇的學者和嘉賓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他說,在當今時代危機普遍性和共同化的背景下,北京論壇倡導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應對來自不同方面的危機。他回顧了過去八屆北京論壇圍繞不同的危機所提出的不同主題,肯定了北京論壇在吸納不同的文明傳統、高度關註現實、回應人類共同面臨問題的崇高使命中所作出的努力。他呼喚人文社會科學學界能夠引進更具開放性的思想資源,描繪更加和諧的發展模式,希望北京論壇能夠為人文社會科學學界搭建一個交流平臺,使新思想、新理論得到進一步升華,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印度前總統卡拉姆在開幕式上作特邀報告。他在報告中提出了“世界的和平繁榮”的主題,並具體討論了聯系世界各國的關鍵性指標。他指出,在環境、經濟和貿易、安全、全球的產品研發和營銷等方面,全世界的國家都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很偉大的願景來解決我們面臨的沖突,來共同實現和平和繁榮的目標”。他希望,本屆北京論壇能夠提出一個更大、更長遠的願景,以促進全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隨後,德國圖賓根大學榮休教授、世界倫理基金會創始人、主席孔漢思(Hans Küng),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李·鮑林格(Lee C. Bollinger),英國科學院院長、牛津大學榮休教授亞當·羅伯茨(Adam Roberts),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四位國際知名學者發表了主旨演講。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物總長樸仁國主持大會主旨報告。
孔漢思在主旨發言中圍繞“和諧”的主題,審視世界倫理的意涵,並探討了“和諧”在中國當前社會語境中的特殊意義。他回顧了中國古代思想中關於“和諧價值”的敘述,認為當前在不同的觀點之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共識仍舊是一項艱難卻十分重要的任務。世界上最具多元性的地域能夠發展出相似的價值觀並非偶然。生態保護觀、保護兩性之間的關系、保護財產的原則、堅持真知的原則,這四個方面是理解世界倫理的重要基礎。他強調,中國的古老智慧應在對世界倫理的關註中被喚醒,並融入到現代社會和諧價值的構建中。
鮑格林就“教育和開放對話”話題發表了主旨報告。他指出,當前世界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折階段,人類社會面臨著許多挑戰,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相互依賴性與日俱增;在全球市場日益發展,通訊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之下,大學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有義務向下一代清晰地描述我們所面臨的這個全球化的社會”。他以哥倫比亞大學的全球中心網絡為例,指出面對日益深刻的全球化,大學應該改變體製,激發學術活力。同時,他呼籲公眾要積極參與到全球化的思考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創造一個新的世界。
羅伯茨從當今世界國際關系局勢的角度探討了有關“和諧”的問題。他坦陳,尋求文明的和諧共存、共同繁榮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當人類對全球性問題有了越來越強烈的共同認識時,尋求共同的政治、文化、社會基礎是實現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必由之路。超越普世價值和文化相對主義的苑囿、加強外語的教學、用跨文化視角重新理解國際關系,是在當前國際政治格局之下所需要重視的三個方面。
厲以寧作了題為《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的主旨報告。他指出,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是當前中國實現社會安定和諧的巨大障礙。他從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出發對此作出解讀:第一,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這三種資本的結合創造了財富,但在中國,城市在這三種資本中都占據優勢;第二,他強調了二次分配的重要性;第三,針對農村“能人外遷和弱者沉澱”現象,他提出通過土地流轉方式更好地安置留在農村的“弱者”,並加強社會救濟;第四,鼓勵農業企業帶資本下鄉、帶技術下鄉,建立“雙向”的城鄉一體化。
據悉,本屆北京論壇將展開涵蓋經濟、哲學、教育、城市、語言、新聞、企業家等方面的八個分論壇,主題分別為:“反思資本主義:後危機時代世界面臨的挑戰”“信仰與社會——全球化時代的精神反思”“世界經濟變化中的教育發展:質量、公平與效率”“世界城市精神傳承——經驗與創新”“文明的構建:語言的溝通與典籍的傳播”“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創新與變革”“全球經濟新格局下的社會企業與企業家責任”“共同的世界,不同的視角:德國、歐洲、中國”。其中,企業家分論壇是本屆北京論壇首次設立的分論壇;學生論壇將從青年的視角來探討面對變革的時代,青年人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哈佛-燕京學社專場將圍繞“信仰、社會與新媒體”的主題展開。
此次論壇引起海內外多家媒體的關註,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人民網、中新網等多家媒體對開幕式進行了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