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38/0fb4a/4ff0e.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黨代會專題 - 意昂3体育

黨員風采

醫者鐘南山

個人簡介:鐘南山,1936年10月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抗擊“非典”中,他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主持製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主動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白求恩獎章。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7f87d81b48544567aed81139063cce70.png

鐘南山

每周四下午是鐘南山的例行問診時間,如無特殊情況,他會兩點半準時出現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三樓1號診室,問診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

他們通過專家熱線預約,提交病例後由鐘南山的助手們篩選,緊急的病症有可能優先安排。每周只有十幾人能坐在鐘南山面前,獲得和鐘南山一對一的至少半小時。現在病人平均要等三到六個月。名聲最盛時,約他看病的人甚至排到兩年後。

門診被鐘南山視為“必要的事情”,同樣必要的事情是周三上午的查房,他的學生、護士、護士長、主治醫生、主任醫師緊隨其後。查房所看病人有限,有病人會邊哭邊拉住他。

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張挪富回憶,1992年剛到醫院時,大查房就已經開始了,至今未曾間斷過。“他主要是看一些診斷和治療有困難的疑難病人,解決我們沒有解決的問題。”

鐘南山自認是“臨床醫學家”,門診發現的疑難病症,他會當作學術研究的挑戰,回到實驗室攻關。在他心中,疑難病症是課題。“實踐醫學就是一邊實踐,一邊科研,不能只是搞研究,最重要的還是解決病人的問題。”

他已經82歲,早過了退休年齡,但從未停下,已經很多年沒休息過了。“我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幹活。”

67歲那年發生的事情是鐘南山人生眾多轉折點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筆。2003年,“非典型肺炎”(以下簡稱“非典”)來襲,在疾病最先爆發的廣東,作為廣東省乃至全國呼吸科的代表人物,原本只在行業內享有盛名的鐘南山被推到了臺前。

2003年2月16日,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英東廣州重症監護醫學中心,鐘南山(右)與其他專家在醫治一位非典病人圖/紀粵鳴

在這次新中國成立後最嚴重的疫情危機中,當疫情一度被瞞報、人心惶惶時,擁有準確的信息、有依據的治療措施,主張無隱瞞披露的鐘南山迅速成了抗擊非典的“領頭人”,他的每一句發言都能占據媒體醒目的版面,他的一舉一動成了非典疫情的風向標。他被貼上“敢說真話”的標簽,同時也成了非典時期醫療工作者的最佳代表。有關他的傳記《勇敢戰士——鐘南山傳奇》排在非典時期暢銷書前列。

對於鐘南山所展示的形象,媒體多用“鬥士”或“戰士”來描述,《人民日報》形容他擁有“大無畏的獻身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拯救生命於死神的博愛精神”。

非典之後,鐘南山頭銜與聲名齊飛,先後當選為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中華醫師學會會長等等。“敢說真話”的性格讓他成為媒體追逐的熱門人選,參加兩會時一段被記者長槍短炮封鎖的50米路段,他要走半小時,對提出的問題,無論是否專業,他都會說點什麽。電視上、報紙上、網絡上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鐘南山說”。他對公共事件的發聲延續了非典時期的風格。他在政協醫衛界會議上發問:“現在藥品名稱這麽多,我臨床45年,有的藥我都叫不出名字,這麽多新藥是怎麽出來的?同一種藥能有十幾到幾十個名字,往往是一個藥品改個名,搖身一變成新藥,‘身價’立刻飆升。這些批號是怎麽拿到的?這些問題到底誰來把關?”也在論壇上批評廣州的空氣汙染:“無論是有病還是沒病,50歲以上的廣州人肺都是黑色的!”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提出:“灰霾與肺癌有極大的關系。”他每一次發言,幾乎都會引發廣泛討論。2011年至2012年,他多次呼籲檢測公布PM2.5數值。 2013年1月,環保部公布全國各城市PM2.5數值,而非按原計劃到2015年在重點地區進行防控。

他的生活和工作沒有太大變化。每周三周四,查房問診雷打不動。下午下班後快走或跑步20到25分鐘,雙杠、仰臥起坐、單杠,一套流程下來大約一小時,每周三到四次。十年前的一次心臟手術讓他告別了籃球場,“現在不太能做對抗性的運動”。球隊並未忘記他,82歲生日那天,送了他一件所有隊員簽名的球服,上面寫著“福如東海,壽比鐘南山”。

這些年,他一直忙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工作,大力推動肺癌篩查居民健康服務,建成廣東呼吸中心依然是他最大的追求。

遭遇非典

2002年12月22日,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以下簡稱“呼研所”)收治了一位從廣東河源轉來的危重肺炎病人。由於呼研所一直研究呼吸類疾病,一開始沒那麽緊張。該病人一直發燒不退,病情漸漸惡化,給他做機械通氣,只能小容量通氣,做多了肺會破。當周周三鐘南山查房時,第一次接觸到這位病人。之後他得知,收治該病人兩天後,河源救治該病人的8位醫護人員全部被感染。根據多年的行醫經驗,鐘南山警覺到這是一例值得關註的特殊病例。

廣醫一院抗擊非典全院動員大會 圖/受訪者提供

廣東省內接連出現相同病例,截至2003年1月20日,中山發現28例此類病人。21日鐘南山趕到中山,會同廣東省衛生廳專家組,對病人進行會診和搶救。22日,專家們起草了《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調查報告》,首次將這一怪病命名為“非典型肺炎”(2003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根據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特點,將其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並提出了酌情使用皮質激素等治療原則和可能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的傳播方式及通風換氣等一系列預防措施。隨後鐘南山被任命為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

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黨支部書記程東海對媒體回憶,鐘南山根據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感染,在大年二十九(那年沒有年三十)晚上,連夜組建隔離病房,取消一線人員休假,同時采購物資。投建3天的呼吸危重症監護中心整建製投入,將優質資源全部投入了非典防治工作。

1月中旬到2月中旬,用於控製非典的物資處於青黃不接的時段。非典研究不足,珠三角一帶病人越來越多,第一批收治的醫院,大批醫護人員也被感染,病情漸漸控製不住。鐘南山急於弄清疾病來源,聯絡了香港大學的管軼和鄭伯健教授,取下病人身上病毒樣本,交給他們到香港檢測,並簽訂協議:一方發現病原體,須共同協商,征得國家衛生部同意才能發布。

鐘南山從上海開會回來,一下飛機就被專車接到廣東迎賓館開會。有消息稱管軼會在第二天公布非典病原很可能是禽流感。為了解情況,鐘南山淩晨3點趕去香港,與管軼確認後,將他和鄭帶回廣州解釋情況。

38小時未合眼的鐘南山發燒了,左上肺有肺炎,全身乏力,但據他對非典患者症狀及體征的大量觀察體會,他認為自己不是非典。為不影響士氣,他選擇在家治療,由於沒地方掛吊瓶,他在走廊門框上釘了一根釘子,至今沒拔掉。5天後,肺部陰影消失。休息了3天,他回到醫院。當時除了家人和一名打點滴的護士,沒人知道鐘南山病了。

2月11日,在廣東省衛生廳召開的記者見面會上,鐘南山受命對媒體講解非典的發生和病人的發病情況。他以院士聲譽擔保,稱“非典並不可怕,可防、可治”。

很長一段時間內,鐘南山和攻關小組全力以赴鉆研疾病的救治方法。他與肖正倫、陳榮昌等專家研究出了“無創通氣”(與通常插管或切開氣管通氣不同,采用無創鼻部面罩通氣),增加了病人的氧氣吸入量。當病人出現高熱和肺部炎症加劇時,適當給予類固醇或皮質激素。當病人繼發細菌感染時,針對性地使用抗生素。

在醫學界,用類固醇治療病毒性感染是大忌,對病人使用皮質激素,也與傳統治療肺炎的方法相反。

鐘南山將以上措施寫入《廣東省醫院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3月9日下發各地市與省直、部屬醫療單位。3月是廣東非典最嚴酷時段,六家專門用於接納非典病人的醫院已不堪重負。3月17日,廣東省全省累計報告病例首次突破1000例。鐘南山此時說出了至今仍被人們記住的話: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

鄭伯健回憶,鐘南山那時要求把廣東最重的非典病人都送到他那兒,“重症患者都是要把氣管切開的,很危險。但後來的結果是,他那裏重病號的死亡率得到了控製”。他的措施得到了證明,雙管齊下,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達到87%。

說出真相

疫情初期,鐘南山壓力頗大。2月18日,北京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病毒預防控製所的專家向社會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引起廣東部分地區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確定為衣原體。”權威媒體的報道使他的結論被認為得到了官方認可。

廣東醫療界人士並不認同這一結論。鐘南山對每一個攜帶非典病毒的病人進行了檢查,他讓病人忍住不咳嗽,觀察每個病人的口腔,發現這些病人的咽喉部沒有症狀,如果是衣原體感染,患者應伴有上呼吸道炎症。而且臨床證明,大量使用應對衣原體的抗生素對非典病人均無效果。廣東省決策層采納了他的意見,堅持和加強了原來的防治措施。

2003年,廣州,非典病原研究發布會 圖 / 受訪者提供

4月11日下午,呼研所擬在次日下午舉行發布會,宣布非典病原和一個月前香港專家發現的一樣,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12日,廣東媒體刊載了這一消息。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宣布,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的病原體。鐘南山的堅持再一次被印證。

2003年4月12日,北京召開了一場為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和中外記者舉辦的發布會,鐘南山被要求參加。會前,有關部門讓他“不要講太多”,關於病人的情況,可以說有的醫院做了轉移。第一天的發布會他按照要求做了。第二天,在記者的追問下,面對“是不是疫情已經得到控製”的提問,鐘南山忍不住大聲說出:“現在病原不知道,怎麽預防不清楚,怎麽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辦法,病情還在傳染,怎麽能說是控製了?我們頂多叫遏製,不叫控製!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還沒有到位。”現場嘩然。

“我老有一種感覺,好像專門喜歡跟誰較勁,老覺得不管走到哪兒,自己都不太受歡迎。”

鐘南山堅持認為,信息公開是疫情防治的重中之重。在一次采訪中,他稱:“政府對疫情發展實情的信息發布越是透明,公眾就越是穩定,誠實永遠是上策。”發布會之前的清明節,他循例祭拜父親,正值疫情沒有得到控製但權威聲音說“已經得到控製”之時。思考良久,他決定說出真相。

發布會後,4月20日,國家衛生部部長、北京市委副書記由於防治“非典”不力被免職。這一天被外界稱為“改寫中國抗擊非典的裏程碑”。

2003年非典時期,鐘南山與日本衛生部門人員在一起 圖 / 受訪者提供

4月26日,在央視播出的《面對面》中,鐘南山對主持人王誌“你關心政治嗎?”這一問題的回答廣為流傳,他幾乎脫口而出:“我只想搞好自己的業務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這本身就是我們最大的政治。一個人在他的崗位上能夠做到最好,這就是他的最大政治。”

同年4月,他被時任總理溫家寶點名一同參加“中國-東盟領導人關於非典型性肺炎問題特別會議”。那年,鐘南山去了16個國家和地區,以一線醫學研究者的身份講解中國如何應對非典。程東海回憶:“他非常忙,很疲憊,但只要有機會,他就主動到國外演講。國外的人都知道他在呼吸疾病領域是中國的權威,他實事求是把中國情況告訴國外專家和媒體,講述中國政府是怎麽做的,采取了什麽措施,取得了什麽成效。這種做法得到很多國外學者的認可。當時很多國家都把中國封閉起來了,廣交會也不派人來了,他的行為為政府緩解了很大的壓力。既消除了國際社會的誤解,又證明了真實的重要性。”

首屆全運會400米欄冠軍

如果不是非典,鐘南山此前的67年歲月,幾乎可以用默默無聞來形容。

鐘南山1936年10月20日生於南京,醫院地處鐘山以南,父親鐘世藩為他取名“南山”。鐘世藩是孤兒,9歲被帶到上海做仆人,後來考入協和醫科大學,成為40位入學者中最後成功畢業的8名學生之一,是南京中央醫院兒科主治醫師,解放後成為中山醫科大學一級教授,是中國著名兒科專家。母親畢業於協和高級護理專業,曾任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是廣東省腫瘤醫院創始人之一。

父親自費買來小白鼠在書房做實驗,家裏的三樓都是老鼠,鐘南山的醫學啟蒙由此開始。他每天都去餵小白鼠。有人來找他父親,問鄰居住址,鄰居說:“聞到什麽地方老鼠味道大,就是他們家。”

鐘南山兒時經常在醫院裏,耳聞目睹父親和別的醫生對病人的態度以及做法。那時候晚上經常有家長帶著孩子到他家看病,孩子康復以後,家長非常高興,父親也很開心。“那個時候給我一個感受就覺得:當醫生能給別人解決問題,會得到社會的尊重,有很強的滿足感,這是當時的一個熱愛的原因。”1955年,鐘南山考入北京醫學院(現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醫療系。

大三那年,由於體育成績突出,鐘南山作為運動生代表參加了北京市高校運動會,獲得400米跑第一名。1959年9月,他在首屆全運會上獲得400米蘭冠軍,並以以54.4秒打破全國紀錄。之後,他拒絕了北京體委的邀請,留校從事放射醫學教學。次年,他獲得北京市運動會男子十項全能亞軍。

年輕時的鐘南山 圖/受訪者提供

鐘南山(後排右三與廣醫籃球隊友合影 圖/受訪者提供

1964—1966年,鐘南山被派往山東乳山搞“四清運動”,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文革”開始後,鐘南山家庭受到嚴重影響,母親因不堪大字報羞辱,在被紅衛兵揪鬥、批判後自殺。1968年,鐘南山被學校革委會安排去燒鍋爐。一次上級號召獻血,他獻出400毫升,昏倒在爐門口。次年,他參加下鄉醫療隊,來到河北寬城縣,遇到病人卻束手無策,作為醫學院畢業生,他很自責。1971年,鐘南山在妻子李少芬幫助下,通過部隊調令離開北京,到廣州第四人民醫院(後改為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成為一名醫生。

“我上大學時做師資,從事新專業,後來搞放射生物化學。一直都服從分配,從來都是標兵、先進。所以從1960年到1971年,整整11年我都沒做醫生。做醫生是我的願望,但不是我所能選擇的。挑到了這個醫院還是因為我愛人的身份,這也是她挑定的,因為它離我們家最近,用不著整天下鄉。”這時,他已經快36歲了。

到醫院不久,他將一位咳出黑紅色血的病人誤診為結核病,次日發現是消化道嘔血,病人險些丟了性命。這件事刺激了鐘南山,他開始付出從未有過的努力,跟著大夫余真學習怎麽處理病人,為什麽要這麽處理,要做什麽檢查。晚上回家繼續研究功課。余真後來回憶:不過兩三個月,原先粗壯黑實的運動員體格,減了不止一個碼;原先圓頭滿腮、雙目炯炯發光、笑口常開的一個小夥子,變得高顴深目面容嚴肅,走路也在思考問題;原先緊繃在身上的白大褂,竟然顯得飄逸寬松。外人甚至向她打探鐘南山是否健康出了問題。8個月後其他醫生評價他“頂得上一個主治醫生啦”。

在澳大利亞考察時給袋鼠餵食 圖/受訪者提供

此時,醫院“革委會”來要人去做慢性支氣管炎的群防群治工作。20世紀70年代初,針對我國慢性支氣管炎發病情況,周恩來總理向醫務界發出號召,要求廣大醫務工作者做好這一群防群治。全國各地把這事當作醫療衛生問題來抓,更把它當作政治問題來抓,掀起了開展慢支炎防治與研究的高潮。“革委會”下令,在四醫院成立慢支炎防治小組。鐘南山因“沒有專業、也沒有專長”被指派,另兩個成員是組長侯恕和大夫余真。在1974年和1975年,小組在《中華醫學》和《中華內科》雜誌發表了兩篇論文,填補了廣州地區多年來沒有論文在國家一級醫學刊物發表的空白。

打倒“四人幫”後,廣東省衛生廳決定大力支持慢支炎氣管炎防治小組成立研究所,專門撥了10萬元作為所裏的科研經費。1978年,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在京召開。作為廣東代表,鐘南山參加了盛會。他與侯恕副教授合寫的論文《中西醫結合分型診斷和治療慢性氣管炎》被評為國家科委全國科學大會成果一等獎,他也因此獲得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的機會。

他花了3個多月時間,每天深夜整理白天實驗取得的數據,最終以中醫理論使英國同行信服。皇家醫院呼吸系副主任瑟特羅教授說:“看來中國對呼吸衰竭疾病真有點研究呀!”

在英倫,他對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研究取得了6項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學術論文,其中有4項分別在英國醫學研究學會、麻醉學會及糖尿病學會上發表。回國前,英國愛丁堡大學極力挽留他在皇家醫院工作,被他拒絕。

1981年11月18日,鐘南山從倫敦飛回祖國,一直在呼研所工作,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早診早治,我們這種戰略能在國際上起到引領作用

在英國留學時,鐘南山的研究方向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弗蘭裏教授計算紅血蛋白接力曲線變化對組織利用氧氣的影響時,鐘南山拿自己做實驗,吸入一氧化碳使血液碳氧血紅蛋白達22%,相當於一個人在短時間內連抽六七十支香煙。借助這次實驗的數據,他證明導師的推算只有一半正確。

從1999年開始,鐘南山帶領團隊提出對慢性阻塞性肺病進行早期幹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國是人群死因前三位的一種疾病,是鐘南山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非典之後,除去對公共事件發言,鐘南山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專業科研上。十多年過去,終於和研究小組第一次從流行病學證實生物燃料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第一次發現兩種含硫氫基的老藥用於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安全有效。

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南依然只針對有症狀的人。鐘南山研究發現,當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就醫時,這些病人的肺功能已經損害50%以上,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我們發現早期控製血壓、早期控製血糖就能夠預防重症,但是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直到現在,全世界的醫療手段還是非常落後的,發現症狀才治。我們經過十年的努力,現在全國都增進了早期的幹預。”

2018年8月2日,鐘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診室內查看X光片

關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很少人願意做。這需要醫生到社區將病人篩查出來,但因患者早期沒有症狀或極少症狀,病人可能覺得沒必要。“如果醫者不做,這部分病人就成為‘沒人管的孩子’。”鐘南山和冉丕鑫與團隊一同到廣州市區,到連平、翁源等各鄉鎮社區發現病人。在對40周歲以上,有長期吸煙、職業粉塵暴露等危險因素接觸,或咳嗽、咳痰等人員進行細致篩查後,最終為研究提供了841例個案。

“實驗證明,早期少量的一些行動就會使肺功能有大大的改善,有一些恢復到正常,所以我們開辟了一條路,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戰略應該和其他病症一樣,早診早治,我們的研究在去年發表了,我相信我們再做多一些工作,我們這種戰略能在國際上起到引領作用。”

2017年9月7日,鐘南山、冉丕鑫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論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實驗結果顯示:使用噻托溴銨的一組患者和使用安慰劑的一組患者相比,肺功能改善率明顯提升,從一般的50-60ML提高至120-170ML。成果引發全球呼吸疾病領域的轟動,這被他視為非典後最滿意的一件事情。

此前,鐘南山及其團隊相關成果被寫進世衛組織編撰的新版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防治指南,其中兩篇論文分別被評為《柳葉刀》2008年度最佳論文和2014年度國際環境與流行病研究領域最佳論文。

2017年,有感於肺癌患病率的增加,他開始推廣肺癌篩查的居民健康服務。由於工作繁忙,這一實踐只能在空余時間去做。82歲的他,又有多少時間是空余的呢?就在采訪當日,他要做的事情就有與區領導見面、與呼和浩特市長見面、問診……

有時,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老了。非典後,他的身體一直出現狀況:2004年得了心肌梗塞,做手術裝了支架;2007年出現心房纖顫,逼得他告別籃球場;2008年得了甲狀腺炎,短短兩個月瘦了10斤;2009年又做了鼻竇手術……

但面前的鐘南山頭發依然烏黑,說話中氣十足。他提起已經說過多次的三個追求:“第一個就是促進呼吸中心全方位建成,現在非常艱難,一定要通過大家的努力,想辦法搞成;第二個,我已經研究了26年的抗癌藥,我希望把它搞成,現在已經走過了大半路程;第三個,我希望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早診早治形成一個全國的乃至全世界的一個治療思想。”

與呼和浩特市長約定的時間到了。他看了看表,起身,健步如飛,消失在走廊盡頭。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