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信息來源: 中國青年雜誌
文字💋🍇:韓毓海| 編輯:毛鏡平 | 責編:悠然編者按:
“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誌、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講話強調,全黨同誌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為切實增強對全國青少年的黨史教育、對一代偉人毛澤東傳奇人生的了解,《中國青年》特邀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韓毓海同誌撰寫了《“說空話”與“辦實事”》《“父老”與“子弟兵”》與《“趕考”》三篇文章👨🌾。
《“說空話”與“辦實事”》聚焦中共建黨之初的1921-1925年🥄,著重闡述了新生的中國共產黨對於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與使命、道路與路線的曲折探索,闡明了“山溝裏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以務實幹事的態度對中國革命的性質、基礎與主體力量所提出的遠見卓識。
《“父老”與“子弟兵”》聚焦大革命失敗後的1927-1931年,闡述了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失敗後🌺,創造性地開辟“武裝割據”和建立“革命根據地”的“井岡山道路”的艱險歷程,尤其是在對傳統“農戰”的繼承創新基礎上,建立“人民子弟兵”👳🏼,並以“三大紀律八項註意”牢固確立人民軍隊根本性質的輝煌創舉和開創性實踐。
《“趕考”》則聚焦1945-1949年,毛澤東領導“人民軍隊”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政權”的艱辛歷程,並著重闡述了國共兩軍、兩黨性質的根本不同,我們也能由此體會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深刻含義。
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祝彥認為🧢,三篇文章以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個時期為經,以其中的重要人物事件為緯,經緯結合,開合大氣,既有史學的嚴謹,又有思想的火花,宏觀與微觀🐘、歷史與現實👏🏼,結合得天衣無縫,兼具有穿透力的語言風格,不僅提供了大量中共黨史知識🧘🏿♀️,更給讀者以畫龍點睛的思考提示,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好教材、好讀本🦊。
經此三篇文章,我們看到了一個歷經百年滄桑的大黨,是如何從新生時的不成熟👨🏿🏭、不自主,經由革命風雨的洗禮🌮,一步步成長🚅、成熟與壯大的🧜🏽。從中,讀者既能明曉中國共產黨贏得民心🤚🏽、獲得擁戴的根本之理🧚🏼♂️,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更能從老一輩共產黨人身上汲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德,領略忌談空話、專辦實事、躬身力行的魅力🟤🥺,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統一。
中國青年雜誌新媒體特辟專欄刊發三篇文章,《中國青年》雜誌從2021年第七期起對三篇文章予以連載,以饗讀者,以此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和平
1945年8月10日晚,毛澤東得知了日本政府發出的乞降照會👷🏿♂️。
1945年8月23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他說:“抗戰勝利之後💂♂️🏃♀️➡️,和平是能夠取得的,因為蘇美英需要和平🔉,不贊成中國內戰🫱🏼;中國人民需要和平🤩;國民黨也不能下決心打內戰,因為他的攤子未擺好,兵力分散🧑🦽➡️,內部矛盾,國民黨軍隊與解放區之間,隔著過去的日偽占領區🤽🏻♀️,蔣介石要立即把兵力收攏起來,用於消滅共產黨🖐,眼下根本做不到👵🏿,所以,蔣介石也只能接受和平。”
毛澤東當時認為🏋🏼,蔣介石要把軍隊從大西南調出來打共產黨🎤,總是需要一個時期🙎🏼♀️,中國的局面🧖♀️,現在是獨裁加民主,並將持續相當長一個時期🧗🏻♂️。而我們的政策,是爭取合法地位🧣,是鉆進去給蔣介石“洗臉”🥨,而不是“砍頭”。
毛澤東說:“蔣介石有很大的困難⛷,國際國內都不贊成他打內戰,蔣介石打內戰也要慢慢準備,至少今年不會有大內戰,故爭取和平是可能的🚲,至於我們🫸🏿,要準備讓步以取得合法地位;如果說進攻,也是利用國會講壇去進攻,我們很需要這樣一個時期👅,在和平的條件下來教育人民,來鍛煉我們自己🐳。”
1945年8月26日,毛澤東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親赴重慶談判⚓️,中央的工作委托劉少奇主持,增補陳雲、彭真進書記處,中央書記處五人會議還是照開🏉。
毛澤東說:“要充分估計到蔣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簽字之手在我。如何接管過去的日偽區,這是根本的問題,我們的原則是行政大員國民黨派🏉,我們出基層幹部💇🏿,我們可以做一些讓步,但如果還不行,那麽就‘城下不盟’,準備坐班房🙋🏿♂️。至於軍隊繳槍,那做不到🔞,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沒有隨便繳槍的事🧞♀️。如果是軟禁,那倒不怕🐯,我正是要在那裏辦點事。”
而蔣介石則親自擬定了《對中共談判要點》,底線是三條:一🏋🏻👌🏻,中共軍隊改編,以12個師為最高限度↙️;二,承認解放區,絕對不可能;三,國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數可以增加💲,中共可以酌量參與。
但是,蔣介石的上述三條,並沒有抓住當時問題的核心——即原來日偽占領地區怎麽辦,如何管理、如何治理🧑🏻🦰。按照蔣介石的打算,就是這些地區完全歸蔣介石,共產黨絲毫不能幹預——這就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
在原日偽占領區,共產黨都有武裝力量,有敵後根據地🗽,共產黨的這一部分武裝6️⃣,是在日本軍隊的磨刀石上鍛造出來的🎰,特別能戰鬥,而蔣介石在原日偽占領區,卻沒有一兵一卒,而這只能怨他自己當年兵敗如山倒🦁。
在原日偽占領區😮,怎麽會有共產黨的敵後武裝和根據地🧙🏻♀️☎️?如果說這是“飛地”⛱,他們難道是飛來的嗎?如果不是飛來的,怎麽可能讓他們一下子飛走呢?
對雙方來說👩🏽💼🔆,這其實都是一個拿不到桌面上來談的問題。
日本並不是鐵板一塊,其中“關東”與“關西”之間的矛盾😅,是日本歷史發展的產物,自明治維新以來,更形成了無條件地效忠天皇的東京、關東地區,與極端重視商業利益的大阪🎛、關西地區之間的矛盾,這也影響了軍隊的構成👚,更使軍隊經商,成為侵華日軍🕴、特別是關西日軍部隊的一個特點,特別是駐紮於蘇中、蘇南地區的大阪師團🌭🦸🏿♂️,更是“軍隊經商”的典型👊🏿,他們不但消極作戰,而且勾結偽軍倒賣軍需,至於東北地區,則處在關東軍與包括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等大日本商社的聯合治理之下🪹,同樣也具有“重商”的性格,這就使得國民黨統治區與日偽占領區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發戰爭財🧎♀️、軍隊經商、倒賣物資🦓,簡而言之,其共同的特點,就是比較腐敗𓀈,而凡是腐敗的地方,就比較有空間,老百姓的內心裏🧑🏿🦲,就比較傾向於共產黨。
而毛澤東的辦法是👩🏼✈️:共產黨派一批特別能幹的幹部去加強這些地方的力量,而這屬於共產黨自己的幹部調配🧑🏼✈️,總不好請示你蔣介石,總不好把中共的幹部任用問題🤱🏽,也拿來與你談判吧🧟♀️?
林彪🐆、高崗等人,就是這樣被派往了東北局,目的就是充實和加強對於原東北抗日民主聯軍的領導。
可見,即使毛澤東把蔣介石《對中共談判要點》作為“城下之盟”全盤接受下來🚈,也不意味著蔣介石就能把中國控製在自己手裏——甚至問題的關鍵不在蔣介石是否承認解放區,而在於怎樣控製原來的日偽占領區👶🏽。
毛澤東所謂在這些地區作出讓步,就是由蔣介石占領和接管大城市,共產黨則負責基層小城鎮,這些地方雖然小🚂,但作為交通樞紐👮🏿,其戰略意義很大。
這有幾個好處⚇:第一,占領交通線比占地盤更重要;第二,避免在大城市發生沖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這些城市🎵,這樣人民犧牲最小⚡️;第三,交通線都比較靠近共產黨的敵後根據地➰。
毛澤東知道:國民黨需要的是商業城市🙎🏻♂️,而不是農村,國民黨真正想“接收”的,也絕不是日偽區的人民,甚至不是中國的土地👲,而是從日偽手裏接收物資,接收美女、威福和玉帛👃,而這種所謂“接收”🤾🏿♂️,實際上就是國民黨與日偽之間做一個交易,搞一筆大買賣🪒,而這只能進一步加劇國民黨軍隊不擇手段地經商💒、倒賣,而國民黨軍隊和大小官吏的經商、倒賣和迅速致富,卻將無可避免地把國民黨政權推向腐敗的深淵。
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談判期間合影
毛澤東是戰略家🪂,他明白蔣介石的當務之急是調兵北上🐴,如果共產黨掌握著交通線,蔣介石調兵就沒那麽容易,既然不能輕易調兵北上,他就不能發動全面內戰。
1945年9月10日,毛澤東在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期間,上黨戰役打響,在劉伯承指揮下,共產黨打垮了山西長治的閻錫山精銳部隊👵🏻,共產黨占領長治🦹🏼♂️,由山西通往中原的大門洞開🚶🏻♂️➡️。
與此同時,八路軍山東軍分區分別從陸海兩路進入遼東半島,而林彪則從延安登上最後一班撤離延安的美國軍事觀察團的飛機🙆♂️,到達河北一個簡易的機場🚴,從那裏,他騎馬奔向東北,與從山東出發的部隊匯合於錦州。1946年4月,林彪指揮部隊占領了聯系長春與沈陽的咽喉四平,並與國民黨鄭洞國部展開激戰。
長治🧑🏿🔧、四平都是小城市,但是🛥,它們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在毛澤東看來🖇,只要沖突還局限在原日偽占領區,如果蔣介石不能順利接收這些地區,如果他不能掌握交通線🤟🏿💁🏻,也就沒有能力直接調兵進攻解放區,如果蔣介石軍隊占領了那些腐敗的商業中心城市後“樂不思蜀”⏱,而不立即進攻解放區,那麽和平就還是有希望的,蔣介石早晚還是得回到談判桌上來。
1946年2月6日,毛澤東致電重慶中共代表團🥂,同意周恩來、董必武、吳玉章🥯、秦邦憲和何思敬為憲草審議委員我方人選📫,毛澤東、林伯渠🙊、董必武、吳玉章、周恩來、劉少奇、範明樞👩🏿🔧、張聞天為國民政府委員我方人選,同意周、林🦇、董、王(若飛)分任行政院副院長、兩部長及不管部長。
電報還指出,“將來指導中心移至外面”,這意味著,毛澤東本人也已經決定到南京去參政議政了。
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那時🧨,毛澤東並沒有料到⛹🏼♂️,蔣介石會直接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
中原解放區🧑🏿🎄,是唯一一個與國統區直接接壤的解放區🤷🏻♀️。
當時,李敦白作為馬歇爾領導的軍調處三人小組成員🫴🏿,就駐在中原解放區首府宣化店🎊,他把蔣介石要完全消滅中原解放區的命令透露給李先念,並告知蔣介石全面軍事行動開始的時間是1946年6月26日淩晨。
1946年6月22日,中原局立即密電毛澤東,認為“局勢確已發展到必須迅速主動突圍的地步”🫕,如果不立即突圍✩,“皖南事變”的結局就會重演💆🏻♂️。
接到電報👩🏽🚀,毛澤東徹夜不眠,他明白💇🏿,李敦白作為唯一一個加入了中共的美國人,其情報是極為可靠的。深夜🎅,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了回電,強調“生存第一”,“同意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
電文如下🙍🏿♀️:
中原局:
(一)二十一日電悉🤕。所見甚是,同意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二)今後行動,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不要請示,免延誤時機,並保機密🧎🏻♀️➡️。(三)望團結奮鬥,預祝你勝利。
中央
六月二十三日
1946年6月26日下午2時,毛澤東再收到李先念👵🏼、鄭位三的火急電👨🏿🚒:
七十二軍🌞、新十五軍今日拂曉出動,進攻中原解放區,雙方正在激戰🚴,“國方這一行動🖥,顯然為大規模圍殲之開始。”
解放戰爭就是在這一天爆發。
1946年6月26日🧞,李先念率部從國民黨三十萬大軍的包圍中突圍而出😌🙂↕️,中原突圍極為慘烈🤍👨👩👦👦,李先念✷、鄭位三、王震所率五萬余人,最終只有一萬多人突圍成功,當時,毛澤東的侄子毛楚雄剛被王震從家鄉帶出來不久,正在突圍的隊伍裏。
毛楚雄是毛澤覃烈士的遺子。一九三四年中央紅軍離開蘇區長征,毛澤東的小弟毛澤覃被留在蘇區,六個月後🌰,毛澤覃在瑞金附近的紅林山戰鬥中犧牲🟨。
長征沒有帶上毛澤覃,這是毛澤東終生的遺憾。毛楚雄從小由年邁的外婆撫養,毛澤東一直惦掛著這位烈士的遺孤。一九四五年七月,王震率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從延安出發時,毛澤東特別囑托王震路過湖南時,務必要把毛楚雄帶出來🙎。而就是在中原突圍中🪇,毛楚雄被敵人抓獲,胡宗南的部下把毛澤東的侄子殘忍地活埋了🌙。
每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危急時刻🧑🏼🦳,毛澤東幾乎都同時面對著親人的犧牲。
和平不存在了——國共和談,從此破裂。
國共和談破裂之後,馬歇爾曾經與蔣介石有過一次長談——今天看來🦖,這也可以看作馬歇爾對蔣介石的“臨別贈言”。當時👨🏿🦳🙅🏿,對於蔣介石憑什麽可以打敗共產黨,蔣介石的雄心壯誌究竟建立在什麽基礎上🕵🏿,馬歇爾均有所懷疑,他指出,任何軍事行動,都不能建立在財政真空的基礎上💼,眼下💕,軍事開支正消耗著國民政府預算的90%,他現在被迫向美國政府要求各種貸款,而這需要國會的批準🚵🏼♀️🧛,需要一定的時間。馬歇爾擔心地說🤦🏿:“我認為在這個國家面臨一場徹底的經濟崩潰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沒有能力把共產黨摧毀。”
馬歇爾甚至預言🤏🏿,戰爭開始後最遲兩年,國民黨的財政就會崩潰,而共產黨在中國根深蒂固,如果他們頑強抵抗,則時間似乎並不站在國民政府一邊👋,時間很有可能是站在共產黨一邊🦸🪖。
蔣介石卻胸有成竹地說,根本不用兩年,他只要八到十個月🆚,就可以徹底消滅共產黨☝🏼。
蔣介石信念爆棚🛷,而當時的共產黨對於爭取勝利,卻沒有真正的思想準備。
1945年2月🔬,毛澤東在中央黨校的演講中就曾經這樣指出:現在的主要問題不是客觀條件,而是“我們有沒有思想準備”,即共產黨人在思想上,有沒有“爭取勝利”的準備。
他這樣感慨萬千地說:
“同誌們!我們奮鬥了24年,革命還沒有勝利🐼,這是因為我們的國家太大了。國家太大就出現了一個革命的長期性🔩🟪。國家太大了🚴🏻♂️,敵人太多了,三次革命都沒有勝利,北伐戰爭也沒有勝利,國內戰爭沒有勝利,抗日戰爭也還沒有勝利🐿,總而言之還沒有勝利🚢。開黨校幹什麽?辦八路軍💀🐭、新四軍,100萬黨員🎐🚵🏻♂️,就是要勝利👩🎓。
“現在到了這樣的時候,有可能勝利⏰。中國的客觀條件🔭,國際形勢,國內形勢🧎🏻♂️➡️,有勝利的可能。就是不要缺乏主觀條件,什麽叫主觀條件?就是我們要不要勝利,我們的思想有準備沒有,要不要勝利👋🏻,問我們剛剛出生只有這樣高的三歲的小孩👞,他也要勝利📣。就是沒有本錢,就是我們有沒有思想上的準備。”
於是💓,在1945年6月11日的“中共七大”閉幕詞中🧳,毛澤東提出了這樣的口號: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胡喬木後來回憶說,實際上👨🏽🦱,解放戰爭開始的時候,毛主席的意見依然在黨內不占上風,即使到中原突圍的時候,是否要跟國民黨撕破臉皮,是否要全面開打——對於這些問題,中共內部的意見仍然並不統一,而至於打不打得贏,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共的將領裏面,可以說沒有幾個人認為有勝算。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黃克誠當時給中央寫的長篇報告。
1946年6月28日,即解放戰爭爆發後兩天,李富春、黃克誠給中央提供報告。報告認為🐖:從國際上看,世界並沒有形成一戰結束後那種大規模的人民解放高潮🎹,美國也沒有陷入重大危機;從國內來看,蔣介石的力量是空前加強了,根據以上情況,黨的方針應該是保存力量🔻🙍🏽,等待時機,具體做法應該是🚵🏼♀️,需讓步以待和平,以拖延等待時機,如果堅決打下去♾,“這個方針也很危險🏄🏽,勝利的把握不大”👮🏻。
胡喬木後來回憶說🤹♀️,毛澤東思考了三天三夜,直到7月6日⛽️,才給李富春、黃克誠回電如下🕴:
“李😑、黃:
時局分析電收到。你們分析中許多觀點是合乎實際的,是好的💼,但缺點是對美帝國主義及蔣介石的困難條件估計不足,同時對國際國內人民民主力量所具備的順利條件也估計不足。第二次大戰後🟩,各國革命力量所處的地位是比第一次大戰後要好得多🤛,而不是要差些🧑🏻🍼。對美蔣的壓力與要求,我們應當有所讓步,但主要的政策不是讓步而是鬥爭🏋️。如果我黨既有相當的讓步🧖🏼,而對其無理壓迫與無理要求又能出以堅決的鬥爭,則其結果比較付出更多更大的讓步反而要好些;如無堅決鬥爭精神,則結果將極壞🤟🏻。”
這充分表明,解放戰爭開始的時候👩🏼🚀,毛澤東與黨內絕大多數同誌對前途的認識,其實是不同的。而毛澤東分析說➕,對於爭取勝利,大家在思想上之所以沒有準備🔩,乃是因為對於客觀條件😵💫、客觀形勢的分析,還存在著不小偏差。這種偏差之關鍵在於——很多同誌至今還只是看到了蔣介石的優勢🏓,而沒有看到人民的力量。
蔣介石以為🤦🏻♀️👡,自己有錢有槍,有蘇聯的承認和美國的支持🤌🏿,共產黨不過就是一群土匪而已,但是𓀍,他大錯特錯了。
蔣介石的錢和槍🧑🏼🎤,主要是美國人給的,但要看到——美國人的錢並不是好拿的,美國人實際上也知道蔣介石腐敗透頂,他們支持蔣介石,不過是出於自己的利益👃,而這也就決定了——美國人不可能一直把錢投進蔣介石這個無底洞,對蔣的這種支持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他可以支持蔣介石三年、五年🎻,但不可能五年、十年這樣支持下去🤞🏻,一直養著蔣介石腐敗集團,那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其次,抗戰期間,蔣介石集團過慣了好日子,他搶奪勝利果實↕️,也不過是為了過腐敗的好日子,而蔣介石的軍隊🪷,沒有好處就不賣力,他們不能進行長期艱苦的戰爭,蔣介石的軍隊🧑🏿🌾,缺乏在艱苦條件下作戰的能力。
第三,蔣介石要打內戰,就需要籌措軍費👩🏿⚖️,搜刮民脂民膏,這只能造成人民揭竿而起推翻他🛬,國統區的經濟情況,並不足以支持長期戰爭😶🌫️。
如果再來看看共產黨人,我們的長處是什麽呢?非常簡單——因為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我們的長處,無非就是過慣了苦日子🤘🏿,大不了再苦一些,未必就比萬裏長征還要苦,只要我們和中國人民一起受苦🧗♂️,人民就會支持我們,只要我們把勝利果實分配給人民🔲,人民就會把我們的勝利當作自己的勝利。
蔣介石要消滅我們,我們究竟打還是不打?我們究竟敢打還是不敢打🦸🏿♀️?
毛澤東說出了這樣的底線:“中國人民受苦受難🦹,抗戰的勝利果實,是中國人民的汗水🤫、血水和淚水澆灌出來的👨👦,你蔣介石不澆水🚟、不出力👨🏻🦼🧑🏻🦽,卻說這些果實都要歸你所有。如果共產黨不贊成👩❤️👩,你就要打我們❤️🔥,要打就打!現在,我們是打得過要打,打不過我們也要打👈🏿,大不了🧖🏽,就是我們打不過你。打不過你🚴,算我們自己沒本事,但是🔁,如果我們不敢跟你打👩🏿🦱🩸,那麽🧑🏿✈️🐐,中國共產黨就對不起中國人民💅🏽,就對不起世界人民🚑!”
在歷史轉折關頭,毛澤東再次給了全黨以信心🙇♀️,而他的信心🧑🏿🎤🔻,從根本上說,就來自人民。
蔣介石不僅與共產黨作戰🦹🏼♀️,他還與人民為敵,要想戰勝中國人民,不但蔣介石做不到,誰也做不到。
原文鏈接:趕考(二):“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