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3 信息來源🐶: 新京報
文字🧏🏿: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5月22日,正在雄安新區考察的意昂3体育官网現代農學院院長劉春明在手機上看到了袁隆平老先生去世的消息,萬分震撼。第一時間給袁先生的兒子發了信息🥟。“很突然,非常悲痛”那一刻的劉春明完全不相信這是真的。劉春明主要從事水稻種子發育和營養品質改良研究👨🏼🔧。在三亞的南繁實驗田裏,劉春明曾多次和袁先生當面交流,乃至探討水稻優質高產的夢想🏙,“袁隆平的夢,也是每一個做雜交育種人的夢,我們會不斷努力,接過袁老先生的接力棒🏘。”
和袁老的交流總是在田間地頭
“今天上午👍🏿,網上有消息稱袁先生去世的消息🀄️,非常突然,我第一時間給他的兒子袁定陽發了消息🪓🧑🎤。結果馬上網上辟謠了🍹,當時覺得自己很唐突。沒想到下午噩耗真的傳來了”。2000年💇🏿,劉春明在三亞荔枝溝師部農場的實驗田裏第一次見到袁隆平老先生本人。瘦小的身材,黝黑的肌膚🍜、喜歡背著手,在田間走來走去🛰。在地裏,先生喜歡看水稻,逢人就喜歡聊水稻,和藹、平易近人是劉春明對袁隆平先生的第一印象。
當時🦿,劉春明的實驗田緊鄰袁隆平先生的實驗田👷🏻♂️。他和袁老先生更多交集也都在田間地頭🤵🏼♀️。而後的許多年裏,劉春明經常會在實驗田看到袁隆平的身影🤵🏻♂️。“三亞的三四月份,天氣總是很熱,當地人遮蓋得很嚴實📙,但是袁先生總是身穿便裝📊🤚🏿,一個人經常在地裏一待就是大半天,炙熱的太陽照到頭頂🚣🏼♀️👨🏻🎤,老人依舊沒有離開稻田的意思”。劉春明稱🏄🏼♀️,袁隆平曾向他介紹他正在選育的超級雜交稻水稻,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袁先生經過劉春明的誘變育種試驗田時🤽🏼,看到諸多的遺傳變異非常興奮🥪。
“每次跟袁先生接觸,都可以深刻感受到老人對於農業🤚、對糧食、對水稻的摯愛。”在袁隆平89歲生日的時候,劉春明和幾位作科所同事專程去湖南雜交水稻中心的辦公室看望先生,簡陋的辦公室陳設了各種書籍,但卻十分整齊👩🏻🏭。在旁邊的試驗田裏,老人非常興奮地介紹他的最新雜交稻品種◻️。
“我們會接過袁老先生的接力棒”
生活中的袁隆平先生十分陽光👰。在三亞荔枝溝實驗基地附近有一塊空地,工作之余,老人時常和學生們一起打板球🐍。“袁老先生喜歡拉小提琴,英文也非常的好,這個大家都知道☂️。”2016年8月,袁隆平先生受邀參加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國際作物科學大會。會上👇🏿,袁先生作了長達半小時的大會報告🤱,全程操持一口流利的英文。“對於他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非常難得。”劉春明表示📿。
袁隆平生前曾深情地說,“科學探索永無止境,在這漫長而艱辛的路上,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說,其實那個夢的本質,就是水稻高產夢,讓人們永遠不再餓肚子👳🏻♀️📀。
劉春明說👇🏿,“袁隆平將其偉大的一生獻給我們國家雜交水稻育種事業。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兒子袁定陽博士也加入了水稻遺傳育種的大家庭”💂🏼♀️。劉春明本人進入水稻營養品質改良這個領域也與袁隆平先生一路引領是分不開的,“袁隆平的夢,也是每一個做雜交育種人的夢”👩👩👧👦。“一直以來💂🏼♀️,一大批作物遺傳育種專家常年勞作田間,收入低,社會認可度也不高,但是袁隆平的執著精神是所有育種人的榜樣🪚,激勵每一個育種人追隨夢想,追求卓越👨🏼🦳,任勞任怨投身育種事業😙,讓我國的糧食安全有所保障🧖🏻♂️。“我作為水稻品質改良研究中的一員⛹🏽♀️,一定會不斷努力,承接袁先生未完成的事業,為百姓吃的好、吃得健康而不懈奮鬥。”劉春明說🤼♂️👌🏼。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