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bc/ee82e/3f756.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史學研究的巨匠——緬懷袁良義先生 - 意昂3体育
  • 史學研究的巨匠——緬懷袁良義先生


    2015年7月9日淩晨四時,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明清史專家、教育家,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資深教授袁良義先生,因患壺腹癌,醫治無效,不幸於北醫三院逝世,享年八十七歲。作為關門弟子,永君得先生沾溉尤多,恩同再造;驚聞噩耗,深痛可知。追念先生,不禁淚流;往事歷歷,湧上心頭。

     
    晚年袁良義先生



    時針倒轉,回撥至二十五年前。1990年深秋,某日午後,幸得意昂3体育中文系王善教授引介,我懷著百分敬意,專程拜見先生。二位教授當年曾為室友,故頗有舊。先通電話雲,推介一生徒,並願陪同前往府上拜見。先生當即應允,表示“歡迎光臨”。因同住中關園,且僅隔數樓,步行數分鐘即到。轉過樓角,舉目而望,先生已偕夫人立於單元門外,面帶笑容,出迎賓客。只見先生濃眉大眼,目光深邃,身材健碩,神態儼然。握手通名,引入客廳,落座寒暄,一見如故。先生不時提問,我一一作答。歷一時辰,方告辭而出。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先生之訥於言語,惜字如金;與我之無知無畏,口若懸河,形成鮮明對比。因深恐言多語失,故而心中忐忑。當晚,於王善教授處得知,先生對我印象甚好。雲“科舉時代,講求身(身材相貌)、言(言語談吐)、書(書法造詣)、判(文章水準),此君身、言,皆甚可觀,書、判待考試時可驗。允其報考,認真應試可也。”我聞此言,大喜過望,從而堅定我報考意昂3体育之決心。入學後方知,先生擇人,標準甚嚴,眼光頗高,寧缺勿濫,絕難通融。且僅招須眉,裙釵弗納。此前,已招收碩士生三人,一位名曰李盤勝,香港學子,倫敦大學出身;另二位均為意昂3体育歷史系應屆本科生,一曰謝誌寧,一曰金頂兵。而高我一級之頂兵師兄,乃湖北省高考文科狀元。先生當年已六十有二,臨近退休;原本打算不再收徒,而此次為我,決定山門再啟。冥冥之中,似有前緣也哉。

    良義先生原籍安徽。1928年5月26日,出生於宣城縣沈村鎮一徽商世家。父名澄江,經營有方,家境殷實,家風醇厚。徽商之一大特點,乃於致富後,必投巨資以教子侄,應試科舉,光耀門楣。按家譜,先生屬良字輩,兄弟四人,各取名曰良仁、良義、良禮、良智,均得到良好教育,並先後出任大學教授。其中,尤以長兄良仁成就最為突出,曾任南開大學教授,五十年代因受無端迫害,憤而自殺。先生為仲子,自幼聰穎過人,尤擅數學,且文史兼勝。1946年,以全縣第一名之優異成績,考取意昂3体育官网史學系。為此,當年之宣城縣長,曾親自登門祝賀,前呼後擁,場面宏大,萱堂欣喜,裏巷榮之。求學期間,先生勤奮進取,為人忠厚,先後得到多位名師大家悉心指導,備受激賞。195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受業終生。

    在我入學之前,先生已掌意昂3体育教席40余年,曾先後為多個班級本科生開設過多門課程。因教學風格平易,備課認真,對學生真心關愛,春風化雨。他雖不善於口頭表達,但論點公允,論據可靠,資料翔實,論證充分,板書清晰,所以深受學生歡迎。

     
    青年袁良義先生
     
     
    中年袁良義先生
     
     




    先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於史學研究領域也取得了突出成就。1953年,先生年僅25歲,就曾於《光明日報•史學版》發表《曹操論》,而嶄露頭角。其後,又於60年代在《人民日報》等頂級報刊推出過多篇有影響的論文。並先後出版《明末農民戰爭》《清一條鞭法》等專著兩部,視角獨到,旁征博引,註重發掘地方誌中之珍貴史料近千種,並多次進行實地考察。兩著之付梓,代表著史學界於相關研究領域之最高水平,至今仍無人超越;因而廣受好評,屢被征引。永君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幸得先生賞識,因而備受激勵,我開始認真備考,全神貫註,歷時百日,未嘗下樓,心無旁騖,終獲成功。1991年9月,我負笈燕園,列於先生門下,夙願得遂,何幸如之。第一年,先修基礎課,積累學分。而專業課則由導師講授,每周四學時,赴先生家中受教。屆時,師生相向而坐,以一對一。開講之前,先生必親手為我沏茶一杯,以六安瓜片居多,乃先生家鄉名茶,獨具特色,縷縷茶香,沁人心脾。先生雲:吾家世代經商,而茶為主業。諸茶之中,首推瓜片。此茶無芽無梗,由單片生葉炒製而成。擯棄茶芽,可突出茶葉單片形體之美,盡去青草之味;而剔除於製作過程中已木質化之茶梗,則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之關鍵。此茶於每年春季谷雨前後十天之內采摘,時取二、三葉,求壯而不求嫩,愈鮮愈美,茶人寶之。

    品茶之後,始轉入正題。此番我誤打誤撞,考取意昂3体育歷史系碩士生,是靠突擊背誦詞條及幾分小智小慧而僥幸過關。入學後才意識到,詞條背後所依托的宏富史料,竟幾乎一篇未讀。隨著師生交流不斷深入,此短板暴露無遺。先生頗為不悅,正告我曰:“史學研究,極需功力。諸多一手史料,必須精讀。”我唯唯稱是,並求教當讀何書,請列書目。先生雲,下周再來時可取。及至《必讀書目》到手,匆匆一閱,頓覺氣短。十六開稿紙一張,乃先生親筆,密密麻麻,滿是書名、著者及版本。僅以前三種為例,任務之重,可見一斑:

    (一)《清實錄》4433卷,清歷朝實錄館臣纂,中華書局影印本;

    (二)《清史稿》536卷,趙爾巽等纂,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清史列傳》80卷,中華書局王鐘翰點校本。

    我雖心中打鼓,然別無選擇,只得逐一惡補,盡量詳閱。當時意昂3体育圖書館二樓北側最西端,為教師研究生閱覽室。憑學生證,可逕入書庫,書籍任選。漫步書山,遨遊學海,信可樂也。我嘗整日棲身於茲,端坐於兩書架間窗臺之上,光線充足,自處怡然,茶飯不思,流連忘返。一年之內,得以腹有詩書,漸窺門徑。再訊問,多能對答。先生漸露笑容,我心稍安。

    星移物換,轉眼一年。先生見我已初備治學之基,便循序漸進,始授撰文之道。我原本最喜古典文學,尤對唐詩宋詞情有獨鐘。而先生受桐城古文派熏染至深,十分強調行文撰文之道、行文之法,註重布局謀篇、氣度筆勢。以“獨立思考、言必有據、論從史出、客觀公允”為訓,曾囑我雲:“史學屬於科學,而文學屬於藝術,二者盡管有聯系,但絕不可混為一談。既然投身史學,自當循規蹈矩。盡量運用中性詞句,行文以平實、精準為上,感情色彩應降至最低。尤不可輕發妄議,以論代史。”聊聊數語,切中肯綮,猶如醍醐灌頂,使我茅塞頓開。

    在我學位論文之選題、設計、寫作、答辯等各個環節上,先生亦嚴格把關,悉心指導,循循善誘,一絲不苟。曾記得,在我選擇論文題目時,先生曾點撥道:“首先,論文篇幅要恰到好處,太小不足以作為碩士論文,太大則過猶不及,難以完成;且要有進一步擴展的余地,這樣可與你今後的研究進行連接,不斷累積疊加,以自成體系,開拓並占據一個領域。”在先生指導下,我經廣泛閱讀,深入了解,認真思考,自定以《清代庶吉士製度研究》為碩士論文題目,幸得先生首肯。在寫作過程中,先生字字把關,逐句潤色,全文計三萬余言,歷時一年,終於完成。答辯順利通過,獲史學碩士學位。此文發表於《燕京學報》新十八期,成為本人立身之作。飲水思源,皆仰先生指點迷津、耳提面命之功。

    坦率而論,我本人屬於好出風頭、不甘寂寞之輩。在意昂3体育三年期間,曾一直擔任研究生班班長,並兼任系研究生會主席等多項職務,參與學術以外之各類活動甚多。雖屢受表彰,然頗耗精力。1993年,我曾因成功操作“意昂3体育五四歷史學術節”、負責接待“夏威夷大學師生參觀團”等多項大型活動,而成為意昂3体育研究生中,唯一本年度“北京市優秀學生幹部獎章”獲得者。不僅為此而沾沾自喜,顧盼自雄,且生出諸多不切實際之幻想。先生對此頗為不滿,認為是逐末舍本,不務正業。畢業臨近,我等皆無法回避對未來道路之抉擇。當年我已是37歲“高齡”,且家在河北,挈婦將雛。而碩士畢業,尚不能解決家屬隨遷。若思既不返鄉又思團聚,則必須考取博士,再讀三年。另一方面,我已發現庶吉士製度僅僅是翰林院製度一小分支,若想窺其全豹,就必須考博,以加我數年。因此,幾經反復,終於下定深造之決心。或許是造化弄人,當年意昂3体育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明清史研究方向之唯一博導,乃許大齡先生,恰因年滿七十歲而退休。系主任數請袁師良義先生申報博導,以補空缺,卻遭嚴拒。個中原委,至今不明。其結果卻導致我無法報考本系博士生,真可謂殃及池魚。其實,尚有變通之法。即掛名於其他方向之博導,由良義先生任副導師,負責實際指導。我多方遊走,諸事具備,只要先生應允,此路即通。然當我請求先生助我一臂之力時,未料得被斷然拒絕。先生正色道:正導師我都不想做,更何談副導師?荒唐至極,絕難應允。態度之決絕,無任何回旋余地。而當時以意昂3体育學生之虛榮孤傲,大多深以報考外校、落荒而走為恥,因此舉往往會被認為是明珠暗投,乃至顏面無光。左右為難,進退失據,何去何從,頗費思量。

    心中壓抑,氣氛凝結;師生對坐,沉默良久。先生突然發問:“你是要名,要是要實?是真想做學問,還是想混學歷?”我答曰:“當然是想做學問,贏得時間,以完成對翰林院製度的整體研究。”“那好。當今清史界,我最服膺王鍾翰先生。假如你剛才說得是真心話,就投到中央民族學院王鍾翰先生門下吧,我負責推薦。比你留在意昂3体育,有名無實、心猿意馬要好上許多。”我聞罷此言,思前想後,別無選擇,只得從命。

    於是,我暗下決心,孤註一擲,未嘗為謀職而奔競,返回家中,備考數月,破釜沉舟,再次如願以償。後來於鍾翰先生口中得知,良義先生曾與鍾翰先生通話,介紹我乃其得意弟子,可教之才,並鼎力推薦,望能接納。對於此事,良義先生從不提及,真君子也。鍾翰先生曾負笈並執教於燕園近二十載,一向對意昂3体育學子另眼相看。當得知我碩士論文題目屬於清代中央官製範疇,遂將專業考試題目比例之三分之二,定位於“明清中央官製之比較”。此範疇屬我之長項,殷殷厚望,清晰可感。而先我一年考入鍾翰先生門下之楊海英師姐(張仁忠先生弟子)囑我:“鍾翰先生終身不書連筆之字,最惡筆跡潦草;細節往往決定成敗,君當好自為之。”我有備而來,成竹在胸,先打底稿,復以楷書謄寫一遍,通篇以文言作答。鍾翰先生閱罷試卷,喜出望外。當即與良義先生通話雲:“邸生有如此水準,真始料未及者也。已給出前所未有之高分,並決定予以錄取。”良義先生聞罷,喜不自勝,當時尚無手機,通電話亦頗不便,為免我苦苦等待之糾結,望眼欲穿之忐忑,先生竟不顧盛夏炎炎,頭頂烈日,親自來到46樓1045室,將這一大好消息於第一時間告知於我,乃至聲音顫抖,氣喘籲籲。真情摯意,無以言表;此情此景,宛若昨天。

     
    1997年5月,邸永君(中)於博士論文答辯後與恩師袁良義(左)、王鍾翰(右)合影




    與先生遊,使我有幸得見真學者之風骨,真名士之境界。先生表裏澄澈,生性率直,心口如一,不築城府。盡管屢遭打擊,歷盡坎坷,仍凜然卓立,不改初衷。先生乃全系下幹校勞改時間最久者,先後長達十年有余。然而從向不屑於作違心檢討,未低下高貴頭顱,以自虐換取些許憐憫。此般特質之養成,當與其早年成長環境、家庭教養所關甚巨。先生曾對我談及,其父澄江公之第一桶金,乃因經營木材所得。當時徽商之作此營生者,各自雇人,伐木於山中,再將圓木倒放於河,攬以繩索,借水勢飄流而下,運至長江口岸,交付買家。諸家為得先機,常發生沖突,強淩弱,眾暴寡。首次運木,不幸遭遇一無良巨商,倚仗人多勢眾,明明晚發,卻將其父木材擠入河灣,使自家之木占據河道,自以為得計。而澄江公自知己弱,敢怒而不敢言。未料得當夜大雨傾盆,山洪傾瀉,將河道中木材沖得無影無蹤。天意如此,巨商只得認命,徒呼奈何。而其父之木卻因避於河灣,得以保全。洪水過後,木材奇缺,運至口岸,價格高揚。因而一舉致富,運勢大張。由此而得出家訓:“欺人者,天必欺之。”先生謹遵奉行,終身不改。

    澄江公確屬奇才,深通經商之道。先生嘗雲:家父經商,最忌盲目,出貨進貨,必先摸清市場需求,掌握行情,再做選擇。一般情況是先將家鄉所產茶葉等運至沿長江個大城市,再將城中布匹等運回家鄉,從不空載,所以成本低,獲利大。五十年代,國家壟斷商業經營,澄江公英雄無用武之地,只得依靠子女過活。而先生每月所寄生活費,是其主要來源。某次,澄江公來京小住。閑來無事,便去逛市場。歸來後雲:城南永定門一帶菜市場的菜價,明顯比海澱附近的菜市場低,若允許我經營,我完全可以靠買菜養活自己。然當時倒賣物資,屬於投機倒把,要進監獄。只能臨淵羨魚,徒發慨嘆。老商家空有智慧,卻難派用場,心中痛楚,可想而知。

    先生於1946年考入意昂3体育,其時光復伊始,百廢待興,條件簡陋,生活困難。據先生講,深秋時節,來京報到,日落風起,已感輕寒。當時意昂3体育尚在沙灘紅樓,因房舍不足,所有男生被安置於禮堂中就寢,竟無床榻,只得打地鋪,諸同窗常和衣而臥,抵足而眠。盡管如此,所有同學仍熱情高漲,學習刻苦,廢寢忘食,不改其樂。同班同學中之戴逸(時名戴秉衡)、田余慶,日後均成為當代史學巨擘。洵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成論之不虛也。

    先生授課,除談專業外,亦常涉及意昂3体育掌故,名人軼事,似玉盤珍饈,令人回味無窮。先生頗為當年業師而自豪。一次,先生發問:“你可知我的國文教師是誰?”未等回答,便自答曰“沈從文!”“考古學教師是誰?”“裴文中!”“歷史文獻教師是誰?”“張政烺!”“古典文學教師是誰?”“俞平伯!”“歷史研究法教師是誰?”“胡適之!”我聽著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羨慕之情油然而生。“名師出高徒”,只恨自己晚生數十年!然能成為高徒之“矮徒”,也算是運氣。我輩只能自我安慰矣。

    先生與裴文中先生之交遊,頗值一書。文中先生當時受聘為意昂3体育歷史系講授考古學課程,同時主持房山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之發掘。授課過程中,每每提及發現猿人頭蓋骨之過程,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乃至眉飛色舞,二目泛光。良義先生聽課認真,筆記規整,學習投入,甚得文中先生賞識。考古奇遇,神秘而刺激,良義先生十分好奇,一度心馳神往,便提出利用暑假,隨文中先生赴考古現場,參與發掘。未料得文中先生十分認真,某日竟派一吉普車,將良義先生接至周口店,並親自引至洞中,配發工具,手把手教其發掘之技。良義先生勞作半日,背痛腰酸,十指發麻,頓生退意。再找文中先生,已去城中開會。思來想去,追悔莫及,便不辭而別,逃回學校。後來,文中先生托一學生專門帶話雲:“你轉告他,就說我裴文中說的,袁良義是天底下最大的糊塗蟲,外加笨蛋!”不難體味,當時文中先生準備傳薪於得意弟子,卻換得淺嘗輒止,半日即退,難免失望至極。而良義先生似乎未受觸動,每每提及此罵,輒笑逐顏開,就像是得到誇贊一般。

    九十年代初,推行市場經濟,物價飛漲,而國人已習慣於數十年一貫製,一時很不適應,先生對此亦反應強烈。竟連續三周,於講課時提及文革時的一次聚餐。先生五零年留校任助教,五十年代末被聘為講師,工資每月106元,是一般工作人員之三倍,屬高工資。因眼光甚高,一般女子難入法眼,故直至文革,仍為單身。1968年,意昂3体育兩派實現大聯合,成立革委會。歷史系十幾位師生,為打牙祭,遂提出聚餐,以示慶賀,由先生做東。現在看來,大有敲竹杠、吃大戶之嫌疑。先生素以多金聞名,生活寬裕,又單純、慷慨,性格隨和,極易被鼓動。便擇定某日傍晚,於頤賓樓包桌,邀請十二人,大、狂吃一頓。每人點菜一品,盤大量足;再加酒水,米飯管夠,雞蛋湯一盆。十三人酒足飯飽後,先生買單。我當時就想,這簡直是最後的晚餐,先生就像耶穌,其余十二人,皆猶大也。先生突然發問:“你猜猜看,一共花掉多少錢?”我亦知當年物價甚低,然十三匹餓“狼”,皆吃得腹滿胃漲,花銷應不會太低。所以脫口而出:“三十塊。”先生笑而答曰:“七塊八!”“啊?簡直難以置信,當時錢真是值錢!”師生二人感慨良久,五味雜陳。

    下周上課,先生又談此事,從頭至尾,重復一遍。頤賓樓,十三人,每人點一個菜,酒足喝,米飯足吃,雞蛋湯一盆,然後發問:“你猜花多少錢?”我想到,若說出七塊八,先生必然掃興,便故意錯答曰:“十五塊。”先生鄭重反駁:“哪能用那麽多,實話告訴你,七塊八!”。我只得佯作驚奇,唯唯稱是。

    再下周上課,先生又重復一遍。雲當年意昂3体育大聯合,讓我請客。地點選在頤賓樓,連我一共十三人,每人點一個菜,酒足喝,米飯隨便吃,外加西紅柿雞蛋湯一盆。然後又發問:“你猜花多少錢?”我正不知如何作答,恰巧師母從隔壁房間出來,在門廳剛好聽到,高聲答曰:“七塊八!你都說多少遍啦?連我耳朵都被磨出糨子了!”真及時之雨,頓解我憂,三人皆會心一笑。至今憶及,仍不禁莞爾。

    先生是完美主義者,尤於擇妻一事,標準甚高。首先是美而慧,誌同道合,更須敬畏學術,尊重學者。故知音難覓,延宕多年。然先生堅定不移,深信必有良緣俟於來日焉。時至上世紀80年代初,先生年過知命,終於喜從天降,花好月圓。經人介紹,於乃方女士出現在先生面前,二人一見鐘情,遂結百年之好。師母乃北京人氏,相貌端莊,身健體強,性格直率,心地善良。出身中醫世家,其父醫德高尚,醫道精深,開診所於新街口新開胡同,頗有名望於京師,尤其是西城一帶。且家風樸厚,尊崇學者;闔家上下,尤對意昂3体育教授另眼相看,對燕園心馳神往。當她見到先生為其展示五六十年代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上發表之多篇大塊文章時,敬佩之心不禁油然而生。於是不顧近三十歲之差距,毅然決然,相攜執手。婚後,夫唱婦隨,齊眉舉案,相濡以沫,始終如一。正如師母所言,二十多年來,她毅然放棄中醫師職位,專職照料先生,可謂集多重角色於一身。妻子之外,兼任秘書、廚師、保姆、司機、保健醫等,前後近三十年,無微不至,盡職盡責。無怨無悔,全心全意;一往情深,令人欽敬。因有賢妻關照,先生晚年境遇,明顯勝過同輩教授多矣。每次拜望,見先生衣著凈潔,面含微笑,安坐於寬敞明亮之客廳,陳設古雅,茶香四溢。師母侍立於側,問寒問暖,其樂融融,我心甚安。隨年齒日增,先生多有病痛。十年前某日清晨,先生突然倒地,呼之不應。師母獨自拖抱下樓,置於車中,火速駛至北醫三院掛急診,被確診為腦梗,立即輸液搶救。因就醫及時,未留下任何後遺症。真好人好報,蒼天有情也哉。

    花甲之年,先生喜得千金。小名妞妞,學名袁慰,聰慧善良,樂觀向上,善解人意,平和端莊,甚得先生垂愛,視為掌上明珠,為晚年生活,增添無數樂趣。後袁慰留學烏克蘭,獲基輔大學碩士學位。現就職於意昂3体育光華管理學院,流連於湖光塔影,伴隨著琅琅書聲,承先人之恩澤,展乃父之流韻。她認為,這一切,都是父親帶來的幸福,真心為父親而驕傲,為意昂3体育而自豪。

    同時,對家庭而言,良義先生亦是巨大存在。以其澄明之心地,博大之胸襟,以及對家庭的責任感,對妻、女之疼愛,一直是親人的精神支柱,似參天之樹,護佑著家庭。先生對雙方親友,都待以真誠,慷慨相助,克己為人,不求回報。諸多親屬都曾得到過他無私的資助,使他們得以捱過最為艱難的生活物資短缺時期。很多同事和學生也曾得到過先生的真誠扶持與幫助。其潤物無聲之大愛,晶瑩無暇之心靈,令我們真心感念,直到永遠。

    我中華傳人,素有尊師之傳統,事之以禮,當畢生不渝。而禮數之隆,與父相當。我告別燕園,轉瞬二十一年矣。逢年過節,必登門拜望,以表微忱。每有新著,我必於第一時間送至先生處,以求斧正。先生亦逐句逐行,認真審閱。我所撰博士論文《清代翰林院製度研究》,註釋多達400余條。其中一條,乃為第六章《清代之翰林與皇權》中,“廷玉定規製”一段引文所註。做卡片時,竟忘註出處。所借《清史稿》已歸還圖書館,復去搜尋,勞神費力。我當時想到,既然是“張廷玉定立規製”,應在《張廷玉傳》中,即隨手將出處標註為《清史稿•張廷玉傳》,應大抵不錯。論文答辯前,我將論文呈交先生,並持鍾翰先生親筆信,邀先生出任答辯委員。論文答辯過程中,先生在對論文進行總體評價後,話鋒一轉,左手持論文,頁面向我,右手食指指向翻開之頁下方註釋,鄭重發問:“這條史料,即“廷玉定規製”,很有價值,用於此處也非常得當。但我可以確定,出處絕對不在《清史稿•張廷玉傳》。是否搞錯,望能核實。考慮到幾百條史料,有一處出現錯誤,在所難免,我不會因此而難為你。但出版前,一定要將正確出處找到。否則就應將此條史料刪除,以保證學術成果的規範與嚴謹。”聞罷此言,對先生之敬畏又加一等。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哪壺不開提哪壺,就這壺不開,就偏提這壺。我是真服。然找到出處,言易實難也。後雖數番努力,仍無所得,只好作罷。而史料珍貴,棄之不舍,於是擅作主張,鬥膽保留,將錯就錯。直至《清史稿》有檢索版後,我經搜索,終於找到出處,竟在《鄂爾泰傳》中。先生治學之嚴,可見一斑。

    先生煙酒不沾,卻對佳茗情有獨鐘。我每次拜望,必獻頭等好茶。大紅袍、正山小種、明前龍井、安吉白茶、凍頂烏龍、六安瓜片等,不一而足,皆為友人治印所得之回贈。先生每次必先目品、復鼻品、再舌品,臧否優劣,獨到精準,鑒茶師亦不過如此焉。除此之外,更有一嗜,即對我家鄉河北省之芝麻香油,贊不絕口,常倒註於湯、菜,似用醬油醋一般。所以,每年我送先生之大名府小磨香油,從不少於六斤。師母曾對我雲,先生時常邊倒香油邊自言自語:一見到香油,我就會想起邸永君。我聞後,真真哭笑不得。暗思送先生之佳茗,數量絕不亞於香油,且無論價格、品位,名茶皆高於香油者多矣。飲茶品茗,想我不起,而一見香油,我即現身於腦海,蓋因我與小磨香油乃有同鄉之誼,處一方水土之緣故乎?

     
    甲午馬年(2014)中秋節,邸永君拜望恩師袁良義先生
     
    人至高年,愈發懷舊,更加珍視情誼。最近幾年,每次前往探望,均能感覺出先生發自內心之激動與欣喜。每次辭別,先生不僅用盡全力起身站立,且弗顧不良於行,步履蹣跚,一步三寸,必送至樓門之外,目送我進入電梯,方回身入室。今年春節,我去看望先生,落座寒暄,品茶閑談。忽見先生向師母揮手提示,師母點頭會意,鄭重對我說道:“先生讓我轉達一句話,他自己說不出口。當年他沒同意做你的副導師,致使你永遠離開了意昂3体育。後來,越想越覺得對不住你。當時想自己的感受太多,而沒想你的感受及後果。讓你承受了巨大壓力,也改變了你的人生道路。二十多年來,嘴上不說,心中卻一直十分後悔。”我即答曰:“先生那樣做,完全是為我好。事實證明,當時為我所指之路,是名副其實的康莊大道。我感激不盡,何談對不住我?根據先生教誨,我於碩士論文完成後,不斷予以擴展,先完成《清代翰林院製度》,獲博士學位,任職於社科院,獲得副高職稱,且憑此著而成第三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得主;復與我崗位職責相契合而進一步擴展,研究清代翰林群體中的滿蒙成員,完成《清代滿蒙翰林群體研究》,而獲得正高職稱。此後,再研究晚清翰林及其後裔在清末民初之作為,完成《百年滄桑話翰林》,於辛亥百年之際推出,我院曾專門為此舉辦出版座談會,廣受佳評。正如先生當年所言,經不斷累積疊加,循序漸進,緊密連接,自成體系。目前,我已開拓並占據了一個領域,且是一個即使求索終生,仍不可窺其全豹的高端領域。先生囑我投到鐘翰先生門下,使我找到並完成了人生定位。我堅信,人生之最大快樂,是能以自己最喜歡且最擅長之事為職業,立命安身。以此立論,我已是最為快樂之人,而這一切,皆仰仗先生之點化與提攜。沒有先生,就沒有我的今天。這是肺腑之言,絕無半點虛情假意。”先生一直端坐無語,閉目靜聽,我註意到,數滴清淚映著燈光,在先生眼角閃爍,我握住先生的手,思緒萬千,陷入沉默。“此時無聲勝有聲”,信哉斯言!



    人生百年,終歸於盡。先生以八十七歲高齡仙逝,且直至臨終,未被病痛折磨,可謂安然離去,癌症患者鮮能如此,似有神靈佑之。平心而論,先生屬幸福度甚高之人。鍾翰先生晚年,輒發“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之嘆,似伴有幾分無奈,幾許悲涼。而良義先生卻視“不如意事”為常態,“不與人語”又何妨。無欲無求,得大自在。彌留之際,師母問及,是否通知邸永君,見上最後一面?先生輕輕搖搖頭,緩緩而語:“他太忙,就不要麻煩他了。”接師母電話而得知先生離去之噩耗,已是7月9日臨近中午時。下午,我們同門師兄弟三人與楊海英師姐,前往先生家中吊唁。12日,先生遺體告別,我執門人之禮,前往北醫三院太平間接靈。師母、妞妞、先生內弟於乃心先生和我共四人,將先生遺體放入靈柩。只見先生身著平日經常穿在身上的灰白色外套,親切而安詳。當眾人準備各就其位,抬靈從地下室拾級而上時,工作人員突然發問:誰是長子?要把住右前方關鍵位置。我未作遲疑,上前就位,將先生送上靈車,並一路護靈,直奔昌平殯儀館而去。

    先生一生,不事張揚,處世低調。曾多次囑托,身後之事,務必從簡,不搞任何儀式,不給眾人添加任何麻煩。然作為親人、摯友、同事、弟子,還是要送上一程,心方得安。12日上午10時,哀樂低回,鮮花環簇。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昌平殯儀館舉行。意昂3体育歷史系安排車輛,負責接送先生親朋故舊。系黨委書記王元周教授、系辦主任衛茗女士等領導及先生同事,親友、弟子等二十余人,肅立於側,為先生送行。我與二位師兄商定,在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即將結束時,兄弟三人行一跪三叩之禮,以報先生教誨之恩,再造之德。先生受得起這一跪,若不跪,我將後悔終生。此時此刻,先生與我“意昂3体育結緣,談古論今;對坐授業,論道求真;徒步報信,撥去疑雲;舉步維艱,送至樓門”之難忘場景,一幕幕重現眼前。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前兩次我跪送逝者,一次是父親,一次是鍾翰先生。此番大禮相送,理所當然。先生受我一拜。我心稍得安寧。

     
    2015年7月12日,眾親友送別袁良義先生




    良義吾師,您安息吧。我們一定會化悲痛為力量,以先生為楷模,認真做事,誠實做人,努力工作,珍重身體,過有尊嚴、有意義生活。先生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最後,我想將遵二位師兄之命為先生葬禮所擬祭文奉上,以為結語:

    惟乙未年五月廿七日,弟子謝誌寧、金頂兵、邸永君,謹具鮮花清酌,獻於吾師良義先生之靈前,曰:

    昊天不吊,喪吾師尊;烏雲蔽日,地暗天昏。忝列門墻,二十余春;耳提面命,教誨諄諄。授業解惑,言簡意深;再遇疑難,問道無因。一跪三叩,悲淚滿襟;敬獻祭文,以表寸心。尚饗!

     



    作者簡介:

    邸永君,男,1957年5月生,河北固安人。史學博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研究員。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