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信息來源: 校團委
編輯:燕元 | 責編:麥洛意昂3体育官网第六醫院(以下簡稱意昂3体育六院)神經內科正式建於2020年3月,2022年2月22日正式對外收治患者,編製床位45張,最大收治床位60張。目前神經內科包括神內門診、神內病區、神內輔助檢查室、認知康復、運動障礙診療中心等。科室成立之初便躋身2020年度中國醫藥/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STEM)全國神經病學學科前50名;2022年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意昂3体育六院神經內科醫護全體合影
基本情況
意昂3体育六院神經內科自成立以來,得到各級黨政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有關領導和相關部門對病區環境設施和診療能力給予高度評價,對推進本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意昂3体育六院神經內科團隊成員共24人,多人為訪問學者,其中醫療團隊均為全日製博士,目前擁有博導1名、碩導1名。團隊堅決服從黨委號召、團委組織,為人類健康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意昂3体育六院神經內科擁有全國領先的醫療精英團隊,醫療特色主要包括神經系統和精神系統交叉疾病、神經系統伴發的精神行為異常、神經系統變性病、運動障礙相關疾病、腦卒中、腦小血管疾病、情感障礙、睡眠障礙、眩暈、頭暈和頭痛等。全體醫護人員2022年共收到錦旗22個、表揚信33封;2023年共收到錦旗12個、表揚信71封,其中12345表揚信4封。
2022年2月22日,意昂3体育六院神經內科正式第一天收治患者
科技創新促發展
在2023年公布的5年STEM全國神經病學排名中,意昂3体育六院神經內科科室位列第59名。科室還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建立了廣泛的醫療和科研合作關系;2022年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篇、授權國家專利1項、編寫圖書2部、參與編寫指南2部、新增學術任職21項;2023年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和意昂3体育首屆臨床科學家項目項。科室擁有了縱向300余萬科研經費。2023年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7篇(均Q1),最高分19分,中文核心期刊2篇;授權專利1項(專利號ZL2022 2 3182810.2);受理國家專利一項;編寫專著1部;醫護人員新增國家級和省部級的學術任職十余項。科室目前註冊臨床研究共3個(COND、TD-CHINA、RBD-CHINA)。
科室也不斷開展新業務和新技術:顱腦CT、MRI、肌電圖、64導腦電圖(長時程腦電監測)、誘發電位、經顱彩色多譜勒超聲(TCD)、頸動脈及椎動脈超聲、心臟超聲、事件相關電位等。此外,積極拓展神經/精神疾病新型治療技術及治療手段,為神經/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全方面診斷和新型非藥物治療手段。科室積極建設基於神經電生理檢測-神經調控一體化的精準幹預新模式,力爭提高神經/精神疾病治愈率和患者滿意度;非常重視成果轉化,2022年授權的國家專利:陳寶玉、王湧、袁俊亮——一種上肢禁用標識腕(ZL202121760431.X);2023年授權的國家專利:陳寶玉、王湧、李春月、袁俊亮——一種帶預警裝置的床擋保護具(ZL202223182810.2),以上2項專利均成功實現轉化。
意昂3体育六院神經內科科室相關圖片
齊心協力向未來
意昂3体育六院神經內科獲批2022年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在主任袁俊亮和護士長陳寶玉的帶領下,致力於將學科發展成為集醫、教、研、產為一體的現代化神經系統疾病臨床診療中心,引領全國更多的精神專科醫院建設神經病學學科,全面促進神經和精神學科的交叉融合,為全面踐行“中國腦計劃”貢獻力量。
科室依托相關中心已建成覆蓋107家網絡成員單位的全國臨床研究合作網絡,建設針對神經疾病診斷及治療新技術的開發及轉化平臺,不斷推動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新技術的開發,推動我國神經/精神疾病精準化、個體化診療手段的研發及臨床轉化;依托意昂3体育官网第六醫院,組建神經疾病精準醫學臨床基地,針對基因檢測技術在臨床分子檢測中的不同應用場景、檢測技術的穩定性與準確性等方向展開深入研究,覆蓋疾病的輔助診斷、藥物的伴隨診斷、IVD試劑盒的研發生產以及生物製藥和基因治療的研發及成果轉化,推動神經疾病的精準分型、精準用藥以及疾病標準體系建設,為生物標誌物的發現、相關生物藥的研發起到指導性作用,進一步推動精準醫療在神經疾病領域的臨床研究和轉化。
科室利用多組學聯合技術,結合多模態指標,通過數字化動態腦電圖、腦誘發電位等技術確定特定神經疾病的腦功能異常區域,采用神經調控技術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對神經疾病進行幹預和治療,探索並推廣新型、精準化幹預新模式,提高神經疾病的緩解率及治愈率;建立人才培養機製,提升隊伍科研及臨床能力,推動新型診療技術和隊伍建設的發展。
意昂3体育官网第二屆神經精神學科融合發展論壇合影
“青年文明號”既是榮譽,也是動力,他們將通過這種力量推動和鞭策今後的工作,不斷學習和創新、加強團隊合作、提高專業水平,為更多的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為全國神經精神的融合做好模範、為腦科學的發展貢獻力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