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 信息來源: 封面新聞
文字: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編輯:山石 |“建立全國聯網、村村聯通的誌願服務記錄系統,鼓勵誌願者在相對年輕、有服務能力時進行公益服務、幫助老人,可憑借誌願服務記錄獲得他人幫助。”全國政協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金李3月2日接受封面新聞專訪時表示,今年兩會,他帶來了多個關於養老服務的提案,其中一個便與農村互助養老相關。
伴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增長,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養老問題日趨凸顯。近年兩會,金李持續關註養老服務和保障,為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建言獻策。他認為,盡快解決農村養老所面臨的問題,才能夠為農村進城務工的青壯年勞力解決後顧之憂,減輕勞動年齡人口的養老負擔。
“相較於城市老齡人口,農村老齡人口在鄉養老存在養老服務供給缺乏、養老基礎設施不足等硬性問題,而農村老人進城養老又需要解決城鄉生活習慣差異、家庭關系調和等軟性問題,這使得農村老人提升老年生活質量的難度比城市老人更大。”金李說。
為何要提出互助養老?金李表示,互助養老模式與商業養老相比具有更強的社交性,能夠讓農村老人在互助過程中實現鄰裏交往、參與村莊活動,在互幫互助的同時實現精神物質雙層面的滿足。
金李認為,農村鄰裏守望傳統與互助養老模式適配。農村重視血緣、地緣和親緣關系,居民在生產生活中的鄰裏交往十分密切,有著守望相助的良好生活習慣。同時,農村老人對於第三方養老服務的購買欲望較低,農村老人遇到養老問題習慣於首先求助於熟人、鄰裏。這使得互助養老比商業養老等模式更能契合農村老人的養老需求,在農村獨具優勢。
因此,他建議明確互助養老管理主體與責任劃分。要讓互助養老走上正軌,需明細管理主體及責任,避免出現責任相互推諉、互助基礎設施無人落實的問題。農村互助養老按村解決問題,村委會責無旁貸。應由村委會利用集體資金、村內閑置資源等,為互助養老提供最基本硬件設施。
他認為,需設立專項資金,獎補互助養老。應當通過國家獎補等渠道增加對農村互助養老的資金支持,鼓勵互助養老院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互助養老服務中心配備護理床、日常醫療設備、醫療康復設施、文化娛樂活動等設備,滿足互助養老的硬件基礎條件,對積極參與互助養老的個人及單位予以適當獎勵。
金李還建議,建立誌願服務記錄系統,鼓勵誌願者公益服務、幫助老人,存儲誌願服務時間,等到誌願者年老時,可憑誌願服務記錄獲得他人幫助,為互助養老的“時間銀行”模式提供技術支持和系統保障,同時也讓跨村、跨地域移居老人能夠憑記錄更快融入新環境、享受互助養老服務。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