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1 信息來源: 會議中心
編輯:山石 |編者按: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處於關鍵時刻,意昂3体育人正在各條戰線上與疫情“戰鬥”。在前線,意昂3体育醫務工作者沖鋒陷陣,他們以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為全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在後方,留守“陣地”的意昂3体育師生校友和誌願者們積極參與,以行動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堅強保障,按照中央和上級決策部署,紮實做好意昂3体育的疫情防控工作;在“雲端”,教學科研工作有序開展,教學手段和方式不斷創新,科研成果不斷湧現。每時每刻,各條“戰線”上都發生著眾多感人的故事。新聞網推出專題“戰‘疫’故事”,通過講述意昂3体育人與疫情“戰鬥”的故事,記錄他們忙碌而溫暖的身影,致敬平凡而偉大付出。
從1月中旬至今,中關新園安保團隊無疑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鬥中最辛苦、最勞累、最危險的前沿隊伍。在這近百個全封閉式嚴控管理的日日夜夜裏,他們嚴格進出人員管理,實行口罩必戴、體溫必測、身份必問、信息必錄,從大雪飄飄到春暖花開,放棄春節與親人團聚,堅守在一線防控陣地。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工作中的鞠國峰
“嚴格登記!沒有出入證,堅決不能進出園區!”這個在現場把防疫事項強調了一次又一次的是中關新園安保部經理鞠國峰。與他的名字一樣,他性格鋒利,辦事果斷高效,長得也高大威嚴,但這並不妨礙他是個心細如發的人。“我們經理可厲害啦!1月20號就給安保部采買好了53個溫度計和消毒液備用,他說感覺這次疫情看著‘不簡單’,可能會重復‘非典’時期的狀態!”幾十年的安保工作經驗讓鞠國峰變得思維異常敏銳。當天,北京第一例“新冠”病例確診。
1月的北京,疫情逐漸緊張,鞠國峰迎難而上,從大年初七返回工作崗位到4月中旬,他堅守在崗位上,一天未休。面對疫情形勢的日益嚴峻和安保值崗人員的嚴重匱乏,中關新園管理部打破部門界限,統一排兵布陣,將餐廳停業富余的27名員工,大部分補充到安保西門崗亭和各公寓樓門值崗工作中,大到疫情防控期安保的崗位職責、檢查登記、面客服務技巧、遇事處理操作;小到對講機的使用等等,鞠國峰與主管、隊長們每日不厭其煩的進行培訓,每崗位至少配一名安保員,以老帶新,盡快適應並勝任疫情防控的“戰時狀態”。
敢做能贏,打響疫情防控“第一仗”
管理部工作日常
1月20—26日,1號樓客房陸續接待武漢返京在校學生5名,武漢來京/返京客人11名。管理部憑借年前諾如病毒防控工作積累的豐富經驗,積極配合燕園派出所,對武漢來京/返京在住人員進行有序留置觀察。安保部堅持有硬度的嚴格管控——24小時走廊及電子監控管理;客務部、餐飲部提供有溫度的貼心服務——24小時待命及每日定時送餐。經過19個日夜的繁重值守,2月7日,所有學生和客人安全離店,中關新園贏得了疫情防控的“第一仗”。
疫情在前,“90後”重任在肩,560小時奮戰一線
執勤中的“90後”安保員
執勤三隊隊長李強是防控主力軍的一員,這位“90後”內蒙古小夥兒,是中關新園歷史上最年輕的領班。“單位缺人,過年不回家了。”看著缺少人手的部門,身為獨生子的他毅然把回家的機會讓給有妻兒的同事,與另外幾名安保員,一同守護著園區的春節燈火。面對翹首等了數月的父母,李強寬慰道:“自己在單位很安全,不僅不忙,還吃的好、穿的暖。”其實這個“撒謊”的主力軍除了每日登記、測量數百位的進出人員,還要及時進行設施設備的消毒、培訓借調人員、協助派發防疫物資等。2012年18歲的他來到中關新園,轉眼8個四季輪回,這裏是他的工作崗位,亦是他的家。至於穿的暖不暖,主管鄭占山這樣說……
狂風大雪天地寒,一句體諒三冬暖
雪中執勤的安保員
鄭占山回想起2月的兩場大雪,一直心有余悸,“工作大衣本來挺暖和的,但無奈風雪太大了,值班崗位又是風口,不用風吹就已經凍透了,特殊時期,真怕同事們感冒、發燒。”雪季剛過,北京春季常有的大風天又接踵而至,中關園社區的金屬廣告架掙脫鐵絲的固定,從值崗亭面前“飛奔”著就沖去隔壁的化學學院,還好有驚無險,無人員受傷。安保員們齊心協力趕忙用力拉回,同時,鞠國峰緊急聯系工程部,協助拆除因疫情臨時搭建的崗棚和圍擋避免其他安全隱患。“值班人員辛苦了!”一句問候、一箱飲料、一桶夜裏的可樂姜茶,暖著胃、也暖著心。一切付出都顯得那麽值得。
一杯深夜的可樂姜茶暖胃又暖心
安保有百態,新園萬象新
“委屈獎”
疫情初期,很多人對封閉中關新園園區的疫情防控措施其實並不是很理解。隨著疫情的日益嚴重,中關新園封閉了各個通道,僅留西門進出。不理解、不聽勸,試圖強行穿行等行為充斥著每日的安保工作。2月23日,正值餐飲部借調員馬健值崗,有位附近住戶強行進入園區,馬健通過培訓所學,仔細將封閉原因耐心解釋,不但未被理解,對方還接連推搡。馬健克製、冷靜的按程序上報,促成後續問題妥善處理。事後這個被莫名埋怨的小夥子也被有愛的中關新園管理部授予了“委屈獎”。
“夜行者”
為進一步落實疫情防控期間返京人員集中觀察14天的要求,2月18日9號樓集中觀察房正式啟用。安保部、客務部與人力資源部齊心協力,承擔起被觀察人員的生活起居及三餐配送任務。由於當時正處於統一留觀的初期,被觀察人員心存僥幸,“我挺健康的”“就附近走走”的心態常有,逃不過白天工作人員的眼睛,隔離人員就選擇夜晚伺機而動,殊不知監控室人員24小時不間斷職守。中控員阮春明在夜間值崗期間就發現一人已走出觀察房,他立即上報,相關工作人員及時勸阻,一套連貫操作,讓躡手躡腳走出房門的“夜行者”,在多人“護送”下“光明正大”地回到房裏。
“Tony Wang”
“大家有什麽需要,我們有什麽能力,都會全力滿足。”沒想到疫情使安保部這次增量服務還涉及到毫不相幹的理發工作。2月份安保部中控員王衛東發揮自己的理發特長,為中關新園在住留學生及員工誌願理發,解決了理發難問題。從開始的“沒辦法,出不去啊,只能找他理。”到後來的贊賞多多、預約滿滿。王衛東說:“能在特殊時期多做一些事情挺榮幸的,大家很滿意,我太高興了!”目前,王衛東在這間不足五平米的臨時“理發店”已免費“營業”12次,共理發121人,儼然成為有名的形象設計師“Tony Wang”。
工作中的王衛東
“快遞員”
封閉中關新園園區同時帶來的是全園每日300余件快遞無法及時送達。居委會配發的兩個簡易架解了燃眉急,讓快遞暫時有了“歸宿”。鑒於好多師生為不讓細菌“進屋”,會當時拆下快遞包裝捏在手上,扔入回程路上的垃圾桶裏。細心的安保人員發現後,找來大號垃圾桶以方便大家拆扔快遞包裝。為使師生安心,他們日夜看守,隨時備好塑料布遮擋以免雨雪浸濕。把大事做好、把小事做細,快遞員成了他們的另一項工作。隨著防疫工作轉為常態化,4月29日管理部決議,快遞員在核驗有效證件後方可進入園區將快遞投入指定快遞櫃中,無接觸式投放政策正式運行。
為師生做好快遞服務
升級更新的崗亭
防疫初期,為使出入及值崗人員管控便利,讓安保員有暫時的遮風避雨的地方,管理部搭建了簡易臨時崗棚“一代”與“二代”。正值春、冬交替時節,在風雪的考驗下兩代崗棚慘遭淘汰。隨著疫情防疫趨於常態化,雨季來臨,管理部升級定製了“三代”可移動鋼質崗亭。
“三代”可移動鋼質崗亭
在“三代”崗亭尚未安裝到位時,崗棚裏的小桌子見證著風雨中最可愛的人,見證著來往人員逐漸變多,見證著天色初亮安保部仔細對來往人員進行逐一核查,詳細登記。在緊抓防疫工作不放手的有序工作中,外方施工人員也逐漸增多,復工復產已在中關新園穩步進行。
唯有煙火氣,最撫世人心。中關新園安保部的事務雖然看似繁雜,沒那麽“高大上”,卻緊緊圍繞一個中心:服務廣大師生。在抗疫工作中大家挺身而出、勇於擔當。這些平凡崗位的普通人,風雨無阻地堅守住了中關新園的第一道防線。生活和工作在這裏的人信賴他們,因為“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安保部總會築成銅墻鐵壁般的安全保衛墻,時刻守衛新園!”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