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2 信息來源: 國家發展研究院
文字:王誌勤| 編輯:麥洛 | 責編:燕元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紮實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2021年3月31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趙劍英應邀在萬眾二樓為意昂3体育官网國家發展研究院師生作“中國道路成功的理論大邏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題講座。講座由國發院助理院長、研究員、BiMBA商學院常務副院長範保群主持。
講座現場
範保群表示,在建黨一百年即將到來之際,在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意昂3体育官网,邀請到資深哲學社會科學的專業學者帶領大家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道路、理解其中的內涵和深意,意義非凡。
趙劍英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結合學習黨史的心得體會,梳理了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影響歷史進程的若幹重要會議,並揭示了其中蘊含的重大意義,給大家帶來了一場詳實、深刻的黨史黨課。
趙劍英作講座
趙劍英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力量可以用三個詞來總結,那就是“救中國、富中國、強中國”。
在概述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時,趙劍英強調,歷經革命、建設、改革發展和邁向偉大復興四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從起初一個弱小政黨逐步走向理論上成熟、政治上清醒的世界上最大政黨,並引領中國人民最終成功走出一條中國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回顧個人在黨史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的發現,趙劍英表示,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包含很多次會議,有些是具有轉危為安、化險為夷、“扭轉乾坤”的重大作用的。正是從這些會議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道路成功的理論大邏輯,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
講座中,趙劍英列舉了中共歷史上的關鍵會議,包括中共一大、八七會議、古田會議、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洛川會議、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整風運動和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黨的七大、黨的八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的十二大直至黨的十九大。他認為,這些會議的成果都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起到了十分重大的推動作用。其原因,都是因為黨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不同歷史階段的實際相結合,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於理論創新,指導新的實踐。透過這些會議,我們可以看到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趙劍英生動而詳實地講述了每一次重大會議召開的背景、核心內容,以及中共與共產國際不同想法的溝通甚至鬥爭的過程和決策結果、歷史事實對中國化的證明等,讓與會師生更好地理解了這些會議當時面臨的重大問題是什麽、中國共產黨又是如何結合“當前的形勢”確定“我們的任務”,同時,在製定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在尊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典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進行實踐和理論創新。
趙劍英總結道,中國道路的理論大邏輯在最高理論層次意義上說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黨的歷史證明,每當正確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立場,黨的事業就會順利推進,取得勝利;每當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搞本本主義、主觀主義或經驗主義,偏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向,黨的事業就會遭受嚴重挫折甚至失敗。
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立場和方向,在新時代、新階段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
講座結束後,趙劍英詳細回答了聽眾提問。這堂生動的黨課不僅讓與會師生尤其是黨支部成員和負責人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了生動而深刻的認識,也讓大家對黨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實際工作中如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做到活學活用、避免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如何通過高水平的實踐和創新讓理論更有生命力,都有很好的幫助。
講座最後,範保群特別向趙劍英贈送本次專題講座海報並合影留念。
範保群向趙劍英贈送講座海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道路,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和豐功偉績,正當其時,且十分必要。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意昂3体育國發院把黨史學習教育同學院教學、科研和智庫等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切實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使命,以昂揚姿態和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趙劍英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長期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與研究,著有《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時代的哲學回聲》《中國道路的哲學觀念》《中國之治的實踐邏輯》《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開創權力監督新路》等多部專著和論文、文章百余篇。2019年第十三屆韜奮出版獎和2016年度推動版權輸出引進典型人物獎獲得者。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