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麥洛 | 責編:悠然近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舉行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人社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有關延遲退休的具體改革方案,並會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確保方案科學可行、平穩實施。再考慮到去年底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到要出臺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政策,可以說,延遲退休這個近幾年兩會上頻繁出現的話題已經快到了落地的時候。那麽,面對潛在的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我們準備好了嗎?
要研究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深入分析延遲退休的意義和目的,這樣才能知道需要準備什麽。對於延遲退休,我們通常看到的邏輯路徑是因為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導致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不足,所以要延遲退休年齡來緩解基金虧損。這個邏輯毋庸置疑,但其實並不是延遲退休的主要意義和目的。解決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虧損其實有很多辦法,例如政府轉移支付、提高保險繳費、降低退休福利等。但是,不管什麽辦法,總有正反兩方面的效果,包括延遲退休政策,這是需要我們去考慮的。延遲退休真正的意義是什麽呢?筆者認為是給個人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來滿足精神和物質需要。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的期望壽命越來越高。拿中國舉例,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居民的平均壽命僅有40歲左右,到了1978年時我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已經接近70歲,比解放前增長近一倍。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中國居民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4.83歲。居民不僅壽命提高,健康狀況也有了大幅上升。這給居民退休後的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物質財富的積累還是精神財富的滿足。而延遲退休年齡可以給大多數人一個積累更多財富的機會,從而提高他們退休後的生活質量。另外,延遲退休年齡可以讓更多人繼續發揮他們的技術和作用,促進社會進步,推動經濟發展。對於一些處於重要工作崗位的個人,延遲退休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可,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當然,對於一些體力勞動者而言,身體機能的衰退使他們無法繼續之前的工作,需要正常退休甚至提前退休。所以,在製定延遲退休政策時還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給個人更多的選擇權和可能性,用靈活的方式彈性調整退休年齡。
其次,我們來看看延遲退休所面臨的最大障礙是什麽,以及如何解決這一障礙。雖然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但是對於個人來說,延遲退休意味著增加工作時間,減少領取養老金的年限。這關系到每個公民,引起民眾的反對和壓力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延遲退休政策的推出牽扯到了維護社會穩定問題,務必十分謹慎。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勢必會影響政府的形象和大局的穩定。這也是為什麽這一政策討論了這麽多年仍然沒有出臺的原因。延遲退休的另一個阻力來自就業壓力。很多人認為就業人數的總池子就那麽大,退休的人少了,空出的位置就少了,年輕人就業和升職的空間也會變少,使得青年人口未來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其實不盡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活動並不是固定的,就業人數這個池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延遲退休會使得高年齡段人口的收入增加,從而提高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這會帶動整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從而增加就業,擴充這個池子的容量,並形成良性循環。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高年齡段人口和低年齡段人口技術水平和知識結構的差異使得兩者並不存在明顯的替代作用。簡單的說,就是新員工的需求並不會減少,因為他們大量的工作並不會被高年齡段人口所替代。歐美很多國家的學者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結論也都不支持延遲退休對年輕人就業的擠出效應。中國也有很多學者做了相關的討論和分析,比如意昂3体育官网張川川和趙耀輝教授的研究、復旦大學封進教授的研究等,通過數據分析得到延遲退休並不會造成就業擠壓效應,反而有可能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社會就業。因此,政府需要進行更多的教育和宣傳,來讓公民理解延遲退休的重要性,緩解大家的壓力,減輕政策推出的潛在阻力。
最後,當未來延遲退休的政策出臺之後,有哪些輔助政策和措施可以幫助其更好地過渡呢?在延遲退休年齡之後,居民的工作時間增加,潛在退休時間可能減少。影響未來退休生活的養老保險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問題就顯得更為重要。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障體系采用三支柱的體系,但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所占比例過大,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近年來雖然發展很快,但總體規模不足,第三支柱個人養老保險才剛剛開始試點,尚處於起步階段。這種結構顯然是不平衡的,也是無法持續的,需要盡快完善養老保障體系來輔助延遲退休政策。去年“十四五”規劃中就曾經提到要“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前幾天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及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那目前該如何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呢?結合世界其它國家養老金市場發展和一些典型養老基金公司的經驗來看,養老保障製度和金融產品之間存在著強烈的依托關系。以美國為例,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養老保障體系也碰到了嚴重問題,缺乏與需求匹配的金融產品,使得養老基金收益水平不足,居民投資意願不足。但後來一些基金公司發現了這一需求,開發了這一市場,利用養老目標基金等金融產品來滿足居民養老的切實需求。政府也適時推出政策支持,使美國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養老計劃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資本市場借此機會獲得了不少資金支持,居民的投資意願進一步增加,形成了良性循環。美國政府延遲退休的政策也得以順利進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養老市場和養老目標基金共同發展的經驗十分值得中國學習。借助資本市場和金融工具,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有助於增加居民對製度的信任感,使得延遲退休政策順利運行,並發揮其真正作用。
在全球老齡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也不適應我國目前人口年齡結構,延遲退休政策勢在必行,而且亟待推出。但在設計延遲退休政策的過程中,務必充分考慮我國人口、經濟、政治等因素的特點,設計便於接受的漸進式彈性延遲退休政策。同時,還要重視對政策的正確宣傳和教育,增加居民對製度的信任感,並盡快完善輔助政策,借助資本市場,順利完成製度的過渡銜接。
作者簡介:
陳凱,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數學學院統計精算系精算學博士、北美準精算師。現任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教授、中國精算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風險管理、養老金保險設計以及定價、量化金融學、全面風險管理。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保險學會等多項課題。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