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6 信息來源: 《醫師報》
編輯:安寧 | 責編:麥洛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劉梅林教授對《醫師報》記者透露,今年她將帶著《關於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提案》《關於加強基層老年人慢病管理體系及人才隊伍建設的提案》2份提案上兩會。
劉梅林委員
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導致全球35%女性死亡。女性心血管健康不僅關乎生命質量和壽命,還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流行病學研究顯示,1990—2019年全球女性心血管病患病率總體下降4.3%,而我國女性心血管病患病率增加7.5%。
目前,我國女性心血管健康問題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多數女性對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殘風險的認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正確的防治理念。此外,我國女性心血管健康服務體系尚不完善,存在醫療保健資源不足、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因此,應采取更為積極的措施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女性健康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明確提出要保障婦女健康權益,促進婦女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提升。《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也針對女性健康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行動計劃和指標。為了落實上述規劃,提出如下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的建議。
一、關註女性特殊性,篩查心血管風險: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常被低估,發病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遺傳、生活方式、環境等。孕期、哺乳期、絕經期等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和代謝改變均影響心血管健康。醫療機構加強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篩查和監測,針對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等不同階段的特殊性,提供專業的健康指導和支持。在單位、社區等場所提供便捷的體檢服務,鼓勵女性定期進行心血管健康檢查,進行心血管風險評估,早期發現女性心血管疾病。
二、廣泛開展科普宣教,提高公眾認知度:通過媒體、社交平臺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管理知識,提高女性自身預防意識、重視程度及整個社會的認知度。通過開展專題講座、製作和傳播科普資料等方式,普及女性心血管健康知識,提高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和理解。定期組織健康講座、義診等活動,邀請專家為女性提供專業指導。
三、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個體化防治策略:通過健康宣教,使女性認識保持合理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對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意義。女性的健康理念不僅可以惠及自身還可使家庭成員獲益。根據女性特有的生理特點,製定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如營養指導、運動建議以及防治方案。對於存在心理問題的女性提供心理咨詢及心理疏導等服務,引導女性正確面對壓力,保持積極心態,降低心理因素對心血管健康的負面影響。絕經期女性血糖、血脂、血壓異常、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增加,影響健康壽命和生活質量,應根據個體特征製定防治措施。
四、加強心血管健康研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鑒於目前缺乏針對女性的臨床研究和標準化防治策略,應鼓勵、支持開展女性心血管健康多學科合作研究,深入探討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因素和發病機理。加強國際交流,學習和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製定符合國情的政策和防治措施。推動相關科研成果的臨床應用,不斷提高我國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女性心血管健康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註,政府、醫療機構、社區和家庭共同努力,營造關愛女性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建議政府將女性心血管健康管理納入公共衛生重點領域,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供資金和資源保障,確保城鄉女性獲得心血管疾病的篩查、預防和治療服務。
關於加強基層老年人慢病管理體系及人才隊伍建設的提案
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防治與管理已經成為基層醫療服務的重點。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頒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實施,國家衛健委會同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文件,對老年人慢病防治與管理和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本提案圍繞當前基層老年人慢病管理的具體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慢病評估管理體系,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規範管理流程,建立個性化的老年人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體系。
三、定期進行老年人健康風險評估,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並進行健康指導、分層管理。完善老年人電子健康檔案,對老年慢病患者進行動態跟蹤管理。
四、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醫療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實現社區和基層醫療機構與上級醫院的全面合作,進一步完善分級醫療和轉診機製,提高老年人的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連續性,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慢病醫療管理服務。
五、政策鼓勵和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鼓勵穩定的老年慢病以及失能失智患者在基層醫院就診,避免病情穩定的慢病患者占用三級甲等醫院老年病床位,確保危重疑難疾病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六、加強基層醫護人員定向培訓,根據2024教育部新增專業引導,推進在醫學院校增設“老年醫學和健康”專業,為基層培養老年醫學人才。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發揮中醫藥在慢病防治的優勢。
七、建立激勵機製,吸引更多的醫學人才投身於老年人慢性疾病管理工作。引進專家及大型醫療機構退休醫護人員到基層工作,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和防治能力。
八、完善醫保、醫療報銷政策,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補助,增加基本醫療服務項目及藥品種類等,為老年人慢病管理提供有力的政策和醫療服務政策保障,使慢病患者在基層醫院獲得基本醫療服務並減少患者為了獲得長期服用藥物頻繁出入三甲醫院。
九、繼續加大對基層醫療機構設施及資源投入,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投資,形成政府、醫療機構、社區、家庭等多方共同參與的格局,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緩解基層醫療資源不足的矛盾。
十、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通過將醫療和養老資源整合,建立醫養結合社區,為老年人提供集醫療、康復、養老於一體的慢病管理的智慧醫療康養服務體系。
原文鏈接:兩會醫聲②丨劉梅林委員:請關註女性心血管病患者和基層老年慢病患者!(《醫師報》2024年3月1日)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