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7 信息來源: 校報記者:李鎧 馬榮真
11月2日下午,在2012北京論壇城市分論壇的會場,前美國駐卡塔爾大使Chase Untermeyer先生作了題為“休斯頓:自由企業建設的世界城市”的演講。作為論壇中為數不多的來自政府部門的人士,Untermeyer先生帶給大家一個不同的視角:休斯頓並不是一個依據規劃發展的城市,而是一個自由發展的城市。讓與會者驚訝的是這種方式並沒有使得休斯頓的城市建設混亂不堪,相反卻更加具有活力,這都是強大的城市精神在背後起作用:作為城市的定居者就要對城市負起責任,城市發展中市民的智慧滲透到了各個角落;休斯頓的企業家有他們的擔當,他們的社會責任,他們願意為了城市的利益,把資金投入到公共部門中。事實證明休斯頓的模式是可以經受住考驗的,在2008年美國(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休斯頓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在論壇的茶歇時間,我們對Untermeyer先生進行了專訪。
贊嘆北京的變化
Untermeyer先生1977年就來到過北京,當時,自行車是北京主要的交通工具,僅有極少的機動車輛。Untermeyer先生對北京城市的發展變化速度之快表示贊嘆。他認為北京的人口越來越多,主要歸因於工作的吸引力,人與人之間可以獲得更好的溝通交流機會。但他認為,這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相關的城市問題:交通問題、能源利用問題、水資源問題。這些城市問題交織在一起,給城市居民和城市管理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旦北京的城市規模變得更大,上述問題將會變得更加難以解決。而北京的城市問題反映了中國大部分城市的現狀,城市管理者應該重點關註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
建言北京的交通
Untermeyer先生認為,北京人民的出行方式和30多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人擁有了私家車,這的確使得人們更加自由,能夠去更遠的地方,但是卻導致交通擁堵,出行時間變長。現在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面臨使用私家車,還是騎自行車、步行、乘公交車、地鐵的選擇。至於人們如何選擇,可能更多地還要看政府提供的交通設施與交通服務的質量,以及哪種出行方式更加便利。
針對北京日益嚴重,甚至是陷入困境的北京交通問題,Untermeyer先生結合休斯頓、倫敦和新加坡的經驗,提出了解決方法。他認為,可以嘗試借鑒休斯頓的經驗,使用彈性工作製。由於上班時間彈性比較大,人們可以選擇他們覺得適合的時間,進入城市中心區。在休斯頓,如果你的車是偶數的許可證,就會被要求在偶數結尾的日期限製進入城市中心區,這樣私家車主就必須在城市中心區邊緣換成公交車或地鐵進入城市中心區,這就要求在城市中心區邊緣設置足夠數量的停車設施。
Untermeyer先生針對北京中心區擁堵的問題,介紹了新加坡和倫敦等城市的有益經驗:在私家車進入城市中心區時要收交通擁堵費,在中心區停車時收取高額的停車費。這種用“準入費”幹預人們的選擇,緩解交通擁堵的方法很值得北京借鑒。
獻策北京的發展
休斯頓是一個依靠自由企業的力量構建起來的世界城市,那麽北京可以從 “休斯頓模式”中學到些什麽呢?Untermeyer先生指出休斯頓是一個“Zero Planning”(“零”規劃)的城市——城市的發展並不依靠城市規劃設計藍圖;政府是有限政府,權力有限,僅僅是一個提供公共服務的部門,主要提供水源供給、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而市民的家庭生活和事業工作都在這個城市,他們能更好地理解這個城市;個體勞動者和企業的管理者更知道他們迫切的需求是什麽,迫切需要政府提供什麽幫助,他們往往可以提出精妙的建議。Untermeyer先生建議北京可以通過市民、個體勞動者、企業家、非政府組織和政府共同的探討、交流與對話,來確定城市發展方向、城市規劃的藍圖和城市建設的項目。在北京,要充分調動市民參與城市建設的積極性,使得市民的智慧充分展現;要重視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社會責任的塑造,使得企業真正為了城市的更加美好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Untermeyer先生認為世界城市並沒有一個標準模式,北京已經是一個世界城市,北京是中國首都,擁有深邃的歷史文化情韻,在世界上知名度很高。其實,每個城市都有改善的空間,希望北京的城市風貌更加秀美、交通更加順暢、市民就業問題能夠得到更好的解決。
專訪嘉賓簡介:
Chase Untermeyer先生的人生閱歷十分豐富,在軍隊、新聞界、學術界、商界和政界都有工作過,目前供職於德克薩斯州州政府。他1968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曾經當過德克薩斯州眾議院議員、副總統行政助理、海軍部長助理、美國駐卡塔爾大使等政治要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