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7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楊越欣
11月4日上午,北京論壇分論壇四——“文明的構建:語言的溝通與典籍的傳播”最後一場在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第一會議室舉行。會上,來自澳大利亞格裏菲斯大學的安迪·帕特裏克(Andy Kirkpatrick)教授作了題為“國際英語:語言殺手還是語言夥伴”的報告,引起在場學者的積極提問與熱烈討論。會後記者對帕特裏克教授進行了專訪。
記者:您如何評價此次北京論壇的舉辦?
帕特裏克教授:能夠與不同領域的人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很抱歉因為要聽我的報告,你們不能去其他的分論壇。很多議題都十分有趣,我也非常想參加。因為參與自己研究方向的論壇時,學者們討論的內容是我所熟悉的,而其他論壇,比如教育論壇的一些討論就非常吸引我。
記者:您認為目前中國的英語教學存在怎樣的問題?
帕特裏克教授:我個人認為應當停止在小學期間學習英語,雖然從政治意義上說這非常困難。許多中國家長都希望孩子盡早盡快學英語,這是不對的。應該讓他們明白,如果想讓英語達到很高的水平,應該晚一點再開始學習。另一方面,在中國的學校裏唯一可以使用的語言是普通話,只有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才可以說當地語言,比如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這令人感到很難過。因為這會威脅到中國語言的多樣性。而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那裏存在著幾百種語言,英語更不應該只成為學生唯一使用的語言。我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讓孩子們更多地使用當地語言。
記者:您在報告中提到使用當地語言是一種自尊和自我認同的體現,但當前中國社會中,很多人把能夠流利使用標準的“英式”或“美式”英語作為自身語言能力的體現,並且有助於學生順利通過各種各樣的考試。您如何理解這一矛盾?
帕特裏克教授:但是有多少中國人真正實現了掌握流利的“英式”或“美式”英語呢?因為除非你生活在英國的社會環境裏,否則不可能熟練掌握英式英語。即使是在英國,又有多少人在真正說BBC裏標準的英語呢?只有3%的人。所以,我認為能夠進行國際化的交流更為重要。另一方面是關於身份的認同。當我們詢問他人:“我在說英語的時候,是否希望讓他人知道我是中國人?”當他十分自信時會回答:“是的,我希望世界上的人知道我是中國人”。 當對英語的學習達到這一程度時,中國目前的現實問題或許就可以得到解決。
記者:中國學生從小接受的英語學習,都是以標準英語為主。因此很難理解其他地區帶有本地方言口音的英語,這事實上阻礙了彼此間的交流,您認為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帕特裏克教授:在英語教學中應當著重增加各種不同口音的英語學習。在俄羅斯的一些城市,那裏的英語教學中,會讓學生學習世界各地的人使用的英語,比如日本英語、韓國英語和中國英語。因為在那些城市裏,人們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對象主要是這些人而不是英國人或美國人。所以他們需要學習這些地區的口語,而這也同樣是目前中國的英語教學中所需要的。對目前中國人來說,與亞洲其他地區的人進行交流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在英語學習中應當加入對這些國家口語的掌握。比如作為與中國有領土接壤的大國,印度英語非常獨特,無法掌握印度英語對中國來說是非常危險和不適宜的。因此我始終堅持使不同地區的人熟悉並了解彼此使用的英語,學會適應這樣的現實。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