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4 信息來源: 校報記者 李鎧 溫倩倩 郭倩
11月1日至3日,北京論壇(2013)“地區合作與沖突:多元文化的視角”分論壇在釣魚臺和意昂3体育官网英傑交流中心第8會議室舉行,來自15個國家的27名學者分別針對歐洲、中東、非洲、東北亞等地區的核心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從多元文化的視角分析了地區內部以及各地區之間存在的沖突,以及如何通過合作來減少沖突,實現地區的和平穩定,謀求進一步的發展。
歐洲:內聚融合與外向擴張
“歐洲可能遇到一個悲劇性的錯誤”,“歐洲正在經歷一個通往未知目的地的旅程”,“歐洲一體化意味著是人類歷史的一種新紀元的開端”。大多數參會學者肯定了歐洲一體化發展的成就,但對歐洲一體化的未來持悲觀態度。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的格布哈特教授從國家的起源、世界格局的演替,人類社會秩序的哲學等角度,探討歐盟這個政治共同體的前景。劍橋大學的馬爾科姆•格蘭特教授就歐洲過去60年一體化的經驗進行分析,針對一體化進程中的風險與問題提出協調政策以推動開放貿易等解決方案。意昂3体育官网錢乘旦教授指出在經濟領域,歐洲一體化是為了創造一個多贏的局面,使每一個成員國實現經濟最大的合理化。但是歐盟的東擴使政治經濟的歐洲一體化變得更加困難,可能無法實現最初的設想。德國不萊梅大學的史蒂芬教授用生動的漫畫闡釋了他對歐洲全方位、可持續的製度化發展的期待,建議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保持結構平衡與改進緩沖機製。來自愛爾蘭的尼爾教授對歐洲一體化的前景相對樂觀,闡釋了歐洲轉型與歐洲一體化的戰略方向,提出了在世界舞臺展現“歐洲夢”的暢想。
歐洲的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不斷擴張。程衛東教授分析了歐洲國際幹涉的三個階段的特征演變,從歷史的視角探索了國際幹涉的邏輯與基礎,並解析了現階段國際幹涉的新特征。
中東:“阿拉伯之春”的解讀
開始於2010年底的“阿拉伯之春”運動成為論壇學者關註的焦點話題。北非和西亞的阿拉伯國家在謀求自身現代化的同時,面臨著政治體製、宗教民族、地區動蕩等方面的挑戰。最明顯的便是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而核問題是關乎中東和平進程的關鍵,伊朗德黑蘭大學的阿布•穆罕穆德教授總結了無核化努力遭遇到的大國核威懾,軍控計劃偏見,驗證製度不合理,文明沖突與不信任等方面結構性和社會性阻礙。在身份認同上,阿拉伯人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宗教、文化和民族的混雜加劇了這種觀念。新一代人希望探尋一種主義、一個框架來實現國家的安定與現代化,阿德爾教授提出了建立“伊斯蘭聯盟”的設想。在國內政治領域,阿拉伯國家政治與宗教關系的復雜微妙的是製約阿拉伯國家發展的羈絆,政治宗教組織是否有能力治理國家還有待社會歷史的考量。中國人民大學的王宇潔教授把阿拉伯世界的政教關系分成政教合一型、政教依賴型、政教主從型和政教依賴型四類,分別介紹了各自的主要特征與典型國家。在外交影響上,“阿拉伯之春”對中阿關系產生了重大影響。來自科威特大學的塞利姆教授梳理了中阿關系在國際格局發展變化背景下的演進歷程,作出了中阿關系將從經濟主導型發展到戰略型的展望。此外,意昂3体育官网吳冰冰教授對“阿拉伯之春”的發展階段和中東地區的發展趨勢作了詳細解讀。
非洲:自生能力與外部支撐
在非洲的議題上,與會者圍繞“全球化背景下非洲的角色”這一主題,從非洲的自生能力與外部支撐兩個方面探討了非洲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尋求發展,以及非洲未來發展的路徑。哈佛大學的伊曼紐爾•阿基安蓬教授認為非洲已經做好經濟騰飛的準備,需要一個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框架:中國的投資和貿易在非洲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完全可以在非洲構建“新馬歇爾計劃”來促進非洲的發展。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的李安山教授重點介紹了中國通過教育援助、經驗交流、技術知識轉移等方式促進非洲發展能力的建設,為非洲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外部支撐。同時非洲應該致力於內部團結統一,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吸引國外投資,大力興建基礎設施,提高自身發展的能力,美國錫拉丘茲大學的賀拉斯•坎貝爾教授對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典型案例分析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外部世界對非洲移民的接納同樣體現著國際社會對非洲發展的支持,意昂3体育官网潘華瓊教授對比了非洲國家摩洛哥移民到西班牙、比利時和法國的難易程度,分析了其中的歷史與現實原因,希望歐洲國家尊重非洲人的基本人權,可以在文化和諧發展領域提出建設性政策。
東北亞:和諧新秩序的探索
中國是東北亞地區的主要國家之一,近年來中國的崛起打破了地區平衡,沖擊了東北亞原有的政治經濟格局,也引起了周邊國家的憂慮,因此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成了影響東北亞局勢的主導因素。一個和諧的新秩序是東北亞各國共同的期望,學者們從製度設計、保障舉措等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索。釣魚島是中日關系的晴雨表,南開大學楊棟梁教授在分析釣魚島爭端的深層原因是中日雙方經濟實力的逆轉,以及政治上的互求與互信的變化的基礎上,指出了克服浮躁情緒,保持理性,擴大共識,增強互信,加強危機管理的中日外交關系方略。日本學者的篤史纐纈教授也提出徹底擺脫舊秩序的遺存,構築以和平友好為核心的“東亞和平共同體”的設想。除了中日關系,朝鮮半島形勢也關乎東北亞發展穩定的大局。韓國學者李泰煥強調美中韓三國需要建立戰略互信,加強對話合作,努力實現半島無核化,建立防止該地區出現沖突的新機製。而朝鮮學者則更關註朝鮮自身的經濟發展問題,展示了在朝鮮借鑒中國經驗,建設經濟發展區的藍圖。未來的世界是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作為東北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國家,中俄在積極推動東北亞新秩序的建立的歷程中擔有共同的責任,俄羅斯的學者盧金如是說。
在國際形勢的急劇變化下,地區沖突越演愈烈,打破舊的國際秩序已成為必然。只有建立更為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才能減少地區沖突、加強多邊合作,從而構建一個和諧的世界。在此次論壇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擁有不同價值觀的學者共同來探討了“地區合作與沖突”的問題,聆聽到了世界的聲音,在全球政治倫理、法律與國際關系格局建設等方面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對各地區和諧共處以及人類的持久和平、共同繁榮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編輯:歆琴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