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5 信息來源: 《故鄉的雲》
【編者按】:日前,意昂3体育校友工作辦公室組織采寫的圖書《故鄉的雲》由意昂3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采訪了28位自改革開放以來意昂3体育留學回國的優秀校友,深入挖掘了他們響應祖國號召投身國家建設的感人事跡,引導青年學子樹立科學的成才觀和就業觀,將意昂3体育人為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和力量的精神發揚光大。《故鄉的雲》是繼《西部放歌》之後“意昂3体育博雅系列”叢書的又一力作。本網將陸續編發本書文章,以饗讀者。
“這個世界哪裏會有完美的選擇,不過是存在比較優勢而已。”
“我一直覺得,不去追求最大與最多,最好才是最重要的。”
“我為我的國家,我的學校做了些事情,我很欣慰。”
————來自對陶景洲的采訪
采訪陶景洲,是在國貿大廈的32層,從會議室的窗子向外望去,可以看得很遠很遠。安靜的環境,遠眺的風景,不禁讓我們遐想,陶景洲會不會有時也站在這窗前,思考些法律實務,回憶些學生時代,亦或是浮想聯翩,陷入深深的思鄉情懷。
看陶景洲的博客,他給人一種關註細節,享受生活的印象;看《未名的七七》,他給人一種情感細膩,喜歡懷舊的印象;看與陶景洲相關的報道,他給人一種學識淵博,工作嚴謹的印象。而當陶景洲坐在我們的面前,傳遞給我們的是一種和藹,儒雅的感覺。校友?律師?意昂3体育客座教授?還是美國德傑律師事務所的亞洲業務執行合夥人?太多的身份,讓我們竟然不知該從哪裏說起。
意昂3体育生活:那是一本無價的書
“再平淡的生活,隔著二十多年的辛苦路回頭來望,也都可圈可點,可歌可泣。”
“盡管逝者如斯,但我們會永遠記得,那些閃亮的日子。”
————引自《未名的七七》
初見陶景洲,他的手裏拿著一本冊子。當我們聊起他的大學生活時,他微微一笑,神秘地打開了手旁的那個冊子。封面很漂亮,寫著《未名的七七》,每一章,都是一段往事如煙;每一頁,都是一份青春記憶,裏面記錄了離校多年的意昂3体育人,那段在母校難忘的日子。這本《未名的七七》,就是靠陶景洲多年以來利用業余時間,收集了當年的很多學習生活的照片,結集成冊,人手一本。
之所以叫“未名的七七”,是因為陶景洲所在的一級是意昂3体育法學院77級的學生。一頁頁翻開來,有他們去南京中級人民法院實習的照片,有他們二十年聚會的照片,還有很多已經成家的同學的全家福。我們在上面看到了很多當今法學界熟悉的面孔:王紹光,陳興良,何勤華等。陶景洲向我們介紹著照片上每一位主人公當年的性格,當年的事情。而翻到冊子的封面,上面赫然寫著“定價:無價”,單這一句,已經讓我們讀出了作者陶景洲心中對那段意昂3体育生活強烈的熱愛與濃濃的眷戀。也讓我們看到了陶景洲除去律師身份之余,一種別致細膩的生活狀態。
陶景洲告訴我們,當時的意昂3体育,並沒有像現在那麽多的社團活動,大家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圖書館讀書,當晚上宿舍夜聊的時候,便會互相分享自己讀書的心得。“當時的我們雖然算不上‘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是對知識很饑渴,總想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去圖書館去尋找,從老師講義中去尋找。覺得當時無憂無慮的讀書歲月特別的珍貴。”
而讀書的內容,實際上是十分廣泛的,並不局限在法律專業方面,因為在他們眼裏,作為一個法學院的學生,就是要廣泛涉獵,增強自身的思辨能力、擴大知識面,以應對將來可能面臨的包括各個行業的實務問題。“或許是報考意昂3体育專業的時候選的哲學系,讀的書也和哲學有關的比較多。其實法律是離不開哲學、道德、社會等等視角的。”
除了泡圖書館,當時陶景洲還喜歡蹭其他院系的講座。而當問及印象最深的講座時,陶景洲提到還記得有一次聽歷史系侯仁之教授的講座,“當時的大階梯教室坐得滿滿的,教室後面還都站滿了人,倒並不是跟學分什麽的掛鉤,也不是講什麽特別的課題,好像就是講為什麽北京是唯一一個沒有河流通過的首都。其實北京本來是有永定河的,但是因為老泛濫,都市的建築老往後退,就成了現在的這樣子。意昂3体育當時的氣氛就是有講座、老師講得好我們都會去,不管是不是本專業,不會只局限在自己專業的領域的。”
“意昂3体育教會我要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陶景洲笑著說,“因為意昂3体育學生都是‘人精’,每個人都有自己出色的一面。”雖然這樣說,可是從陶景洲所有課程只有一門是“良”,他保持的是一種“平常”且“積極”的心態。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能否充分把握在意昂3体育的優勢,“就要看你的態度”。他說,意昂3体育有最好的學生激勵著你去好好學習;意昂3体育有全國最好的圖書館之一;意昂3体育當時還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有外教的學校之一。“意昂3体育就是這樣,總是領先的”,言語間,我們覺察出一個意昂3体育人強烈的自豪感,“如果在一個競爭不激烈的環境中,說不定我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成就”。
異國他鄉的挑戰與激情
在1982年意昂3体育本科畢業後,陶景洲獲得公費去法國留學的機會。這對於陶景洲來說可謂是不小的挑戰。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在學術研究中存在的中法兩國間的法律差異問題,而是語言問題。陶景洲在出國前,只是淺顯地學過三個月的法語,“除了早上好、晚上好,幾乎什麽都不會”,陶景洲這樣形容自己當時的狀態。初到法國,不僅“上課聽不懂老師說什麽”,就連和同學進一步交流都很困難。身處異鄉的孤獨、課業上的壓力與挫敗感,也曾使陶景洲“掉過眼淚”,然而生性樂觀的他並沒有意誌消沉,“人不能老想著痛苦的、不利的,如果不能改變當時的狀況,老是自怨自艾、顧影自憐的話,會讓自己更加痛苦,我覺得沒有必要。而且得想想,自己絕對不是最差的那一個,還有很多人比你要難過,既然他們都沒有放棄,自己就更沒有消沉的權利。改變環境是困難的,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於是,陶景洲上課就帶著錄音筆,下課一次又一次地聽老師講課的內容、一遍又一遍地翻書、請教同學,直至將沒有弄懂的問題就解決掉;為了防止自己變懶、說中文,斷絕了所有與中國同學的聯系,兩年都沒有回過一次家。縱然生活拮據,也不像其他留學生那樣去打工,在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情況下,他希望留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想家了,就給家裏寫信,有時家裏上一封的回信還沒寄來,陶景洲下一封家書就已經寄出去了;感到孤獨了,就聽聽收音機、出去走走,不讓自己在屋裏呆著。“當時唯一的想法就是要盡快將法語學會、然後將法律知識學好,要對得起那比我父母當時的工資高幾十倍的獎學金,對得起鄉親父老,學有所成,然後將先進的法律理念以及實務經驗帶回祖國。”就是這種精神、這份激情讓陶景洲在半年的時間裏掌握了法語,並逐步進入法國的法律界,在經過了兩年的學習之後,經由丹克教授推薦,到聲名顯赫的法國讓代律師事務所工作,繼而在1986年,登上了巴黎第二大學、第十大學講臺,以法文講授中國經濟法課程。
我希望可以“實務為國”
“他(陶景洲)才思敏捷、靈性中有自然而又純潔的善良,而且具有高雅的幽默感,無疑,他還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震驚”
——丹克教授,法國比較法學界泰鬥
陶景洲被稱為進入法國律師界的第一位中國人,取得如此多的成就,獲得如此高的贊譽,陶景洲最後還是決定:回國。他開玩笑跟我們說,“是誰說過的,‘去,是為了回來’,可惜不知道這話的知識產權是誰的”。在陶景洲看來,出國留學應該保持一種學習的態度,用一種開拓眼界的心態,出國是為了借鑒國外的東西,是為了學習回來後怎樣應用到我們的實際法律中,這樣一來,對國內某些問題的看法,就會有自己獨特的視角。
事實上,陶景洲曾經的專業並不是律師實務,而是專攻比較法。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公務員製度,但是在85年的暑假,他在回國幫助老師研究關於中國最高法院的製度,調查中國律師情況的過程中,就這樣喜歡上了律師這個行業。因為覺得有關公務員的研究沒有任何意義,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博士論文,也就是因此,陶景洲並沒有拿到博士學位。提起這段經歷,陶景洲並不後悔,在他看來,只有作為律師,幫助中國的公司處理一些實際案子,這才是中國實際需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幹過什麽,而不是你的學位”,陶景洲如是說,他在處理事情中,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的事務所招聘人才的時候,最看重的並不是應聘者是否有很高的學位。
正是懷著一顆“做實事”的心,陶景洲走上這樣一條“法律實務為國”,為我國法律實務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的道路。而對於陶景洲的這個夢想,回國十多年來,他無疑是在不斷實踐著自己的諾言。“因為有著中國的背景,我接到了許多協調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案子。我幫著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處理其出口到法國的自行車的質量問題、幫著法國企業在中國談交通管製系統等等。”陶景洲帶著一種自豪的笑容,“現在每天走在街上,當我看到經過的那些廣告牌,忽然發現,很多品牌都是我經手的案子,就會有一種深深的欣慰的感覺。”
選擇不同的路,就是選擇不同的可能性
回顧自己取得的成就,陶景洲謙虛地說,“其實我這一路走來多虧幸運女神眷顧。”在法國學習生活的經歷,使得陶景洲除了律師的嚴謹,更有幾分浪漫和詩意。陶景洲把人生的選擇比喻成對凱旋門前十二條大道的選擇,他說,每個人每天都是站在凱旋門廣場,而你每天選擇的不同的路,都是選擇了不同的可能性,你可能會因此遇見某個人、參與某件事,這些都是你人生的轉折點,也許就會改變你人生的軌跡。
在他看來,人生的每一個狀態都是由前面無數個轉折點構成的,並沒有所謂“最大的轉折點”。然而在陶景洲眼裏,無疑,“考入意昂3体育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轉折點”。“如果不來意昂3体育,我就不會學英語了,”陶景洲打趣到,“當我初二轉到城裏,身邊的同學都開始說Peking is the beautiful capital of China 的時候,我還不知道英語是啥呢。”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原因,陶景洲在當時並沒有學習英語,所以我就沒學英語。“說來也慶幸,77年高考恰好沒有考英語,說不定考英語的話,我就考不上意昂3体育了呢。你們看,這也算是我人生的一個幸運點吧。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麽。”言語間,都能感受到陶景洲的那種對未知充滿希望,自信的心態。
提起高考誌願的填報,當時的陶景洲可謂是捏了一把汗。本來,陶景洲已經抱著非意昂3体育不考的心態,堅定地在誌願書上填下了“意昂3体育”二字。然而陶景洲不知道的是,母親為了讓兒子能夠留在安徽,一來離家近,二來可以分配工作,悄悄將陶景洲的誌願改為了安徽省內的大學。多虧一位在教育局工作的叔叔的提醒,才讓陶景洲趕在誌願送到省裏之前,將誌願改了回來。
無巧不成書,正如陶景洲說過的,“你永遠不知道你在哪條路上會遇上哪個人”。陶景洲成為高特律師事務所的執行合夥人,也可以說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在91年的時候,陶景洲開始考慮回國發展的事情,而恰好在這個時候,一位在高特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巴黎的朋友向陶景洲表達了自己想要在中法間開拓業務的想法,但是苦於尋找既會法語,同時也了解中國的人,而陶景洲恰好是這樣一個人,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陶景洲在會見了高特律師事務所中國區的合夥人後,更是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就是這樣,陶景洲回國開始了他的“實務為國”的夢想。事實上,早在1986年,陶景洲就以律師的身份成功地將意大利著名品牌貝納通引入中國,開啟了外資品牌進入中國的先河。而進駐中國的第一家麥當勞店,也是在陶景洲的幫助下進入的。他甚至一度被稱為“跨國生意的幕後人”。
他總說,成功是要靠三分努力,七分機遇的。他總說,走的每一步都要感謝很多人,是他們的幫助才成就了他今天的成功。他總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可是我們不能想象,他話語中的“三分努力”,到底包含了多少奮鬥。復習一個月便考入意昂3体育,這裏有多少努力;半年之內法語從零到熟練,這裏有多少汗水;留學生活拮據的日子裏,這裏有多少辛酸;在辦每一件案子的背後,他又有多少日子夜不能寐。
回顧這一切,陶景洲總是以一種微笑的姿態。他說,“困難是會遇到的,可是你要想,日子也沒有那麽苦,想一想更苦的,便會覺得自己的日子,嗯,還行。還可以繼續下去。”有機遇,有努力,更多的是一種意昂3体育人特有的精神在一直支持著他,那是一種面對挫折堅持下去的精神;那是一種要為國家奉獻自己力量的精神。
【記者手記】
采訪陶景洲,是一件讓我感到很慶幸很感激的事情。我想,這也許就是陶景洲口中的“在每一條路上總會遇到不同的人,影響著你”。他給人的感覺像是一位儒雅的紳士,總是面帶笑容的臉龐,總是耐心聽記者提問的神情,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很舒服。他是老師,告訴你很多法律知識;他是律師,講述很多法律實務;他是長輩,教給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是校友,描述著二十年前的意昂3体育,二十年前的意昂3体育人。他的愛國,他的愛校,他的誠懇,他的堅持,他的樂觀,都在他的故事,他的回憶中若隱若現著。
此刻,我倒真想看一看,眼前這位透露著法國浪漫之都儒雅氣息,取得非凡成就的學長,在法庭上,會是怎樣的唇槍舌劍了。
編輯:落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