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1 信息來源: 人民日報
編者按:長期以來,意昂3体育官网廣大師生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在各條戰線上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意昂3体育繼承光榮傳統,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德樹人成果豐碩,“雙一流”建設成效顯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績突出,學校發展思路清晰,辦學實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40年來,社會公眾、新聞媒體是如何見證意昂3体育發展變遷,講述意昂3体育故事的?本網編輯部特開設【回眸40年:《人民日報》看意昂3体育】專欄,選取與意昂3体育師生校友相關的40篇《人民日報》代表性報道(從1979年到2018年,每年選取一篇),為讀者提供一個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意昂3体育發展變化的視角。
需要說明的是,40年來,《人民日報》上與意昂3体育師生校友相關的報道有數千篇,我們僅從中選取了40篇代表性的報道。何謂代表性的報道?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加上時間有限、認知有限,選取的內容難免有一孔之見,難免有失偏頗,希望讀者諸君指正。
【原文刊載於《人民日報》1983年10月30日 第1版】
據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 李大釗烈士陵園落成典禮今天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各方面人士共500多人,參加了落成典禮。
**、彭真、薄一波、萬裏、習仲勛、王震、韋國清、楊尚昆、余秋裏、宋任窮、張廷發、胡喬木、秦基偉、鄧力群、陳丕顯、胡啟立、郝建秀等,參加了落成典禮。
李大釗烈士的親屬李葆華等也參加了落成典禮。
李大釗烈士陵園是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於今年2月20日開始修建的。
松柏青翠的李大釗烈士陵園,坐落在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內,陵園占地面積約2,200平方米。園門的上方懸掛著“李大釗烈士陵園”匾額。進入園門內,迎面是李大釗烈士的漢白玉全身立雕像。雕像後是李大釗烈士墓和李大釗夫人趙紉蘭墓。墓後有一座寬4米、高2米的青花崗石紀念碑。碑的正面鐫刻著鄧小平同誌書寫的題詞:“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李大釗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為李大釗烈士撰寫的碑文。
上午十時,薄一波宣布李大釗烈士陵園落成典禮開始,全場向李大釗烈士默哀致敬。
在肅穆的氣氛中,彭真宣讀李大釗烈士碑文。
落成典禮後,**、彭真、薄一波等同誌和各界人士一起,參觀了設在陵園內的李大釗烈士革命事跡陳列室。陳列室裏的圖片、文字材料,介紹了李大釗烈士生平事跡,還陳列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緬懷李大釗烈士的題詞。
參加落成典禮的還有:王平、王首道、肖克、陳錫聯、段君毅、黃火青、程子華、胡厥文、許德珩、彭沖、王任重、朱學範、阿沛·阿旺晉美、賽福鼎、周谷城、嚴濟慈、黃華、洪學智、鄭天翔、楊易辰、楊靜仁、康克清、胡子昂、王昆侖、錢昌照、董其武、陳再道、包爾漢、葉聖陶、屈武。
致公黨中央主席黃鼎臣、中共河北省委書記高占祥,也參加了落成典禮。
附:李大釗烈士碑文 《人民日報》1983-10-30 第1版
李大釗同誌,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七歲起在鄉塾讀書,一九○五年入永平府中學,一九○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青年時代,目睹在帝國主義侵略下的國家危亡局勢和社會黑暗狀況,激發了愛國熱忱,立誌要為苦難的中國尋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奪後,開始發表文章,揭露軍閥官僚的統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憤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在日本向中國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亡國條件後,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鬥爭,向國內寄發《警告全國父老書》。這時,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一九一六年回國後,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他在《青春》一文中號召青年“沖決歷史之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積極抨擊以孔子為偶像的舊禮教、舊道德,向當時抬出孔子來維護自己統治的反動勢力展開猛烈的鬥爭。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大釗同誌受到極大的鼓舞和啟發。他逐步明確地站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來,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發表了許多熱情地宣傳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並與資產階級改良派胡適展開了“問題與主義”的論戰,在思想界引起了廣泛強烈的反響。他在一九一八年擔任意昂3体育官网圖書館主任,後兼任經濟學教授,參加《新青年》雜誌編輯部。這年年底與陳獨秀等創辦《每周評論》,並於次年主編《晨報副刊》。同時,他還協助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創刊《國民》和《新潮》。隨著大釗同誌等領導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日益擴大。一九二○年三月,大釗同誌在北京先後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共產主義小組。許多青年在他的影響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其中有些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著名活動家,如鄧中夏同誌、高君宇同誌等。毛澤東同誌和周恩來同誌也都受到過他的影響。大釗同誌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努力奮鬥,是我黨主要創始人之一。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大釗同誌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四大,都當選為中央委員。一九二四年底,任黨的北方區執行委員會書記。在他領導下,北方黨組織派出許多同誌在冀、魯、豫、晉、陜、內蒙和東北的廣大地區開展了黨、團工作,先後發動了開灤大罷工、二七大罷工等著名鬥爭。一九二二年,他受黨的委托在上海與孫中山先生談判國共合作,並在一九二四年在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領導工作,為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貢獻。一九二五年在孫中山先生北上時和逝世時,在五卅運動中,他領導北方黨組織發動群眾,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地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鬥爭。他積極地進行廣泛的統一戰線工作,領導改組後的國民黨在北京的組織。堅決反對國民黨右派。他努力為南方的革命運動培養、輸送了大批幹部。他堅決支持當時主要在南方一些農村蓬勃興起、同時也開始波及北方的農民運動,並著文論述開展農民運動和解決土地問題的重要性。他也註意在軍隊中擴大革命運動的影響,對馮玉祥將軍五原誓師參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釗同誌作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學者和革命家,受到社會各階層的廣泛尊崇,名重當世,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開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門舉行反對日本等國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會,並到皖系軍閥段祺瑞執政府門前**,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殺。大釗同誌在慘案發生後,繼續領導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鬥爭。不久,奉系軍閥張作霖的軍隊進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嚴重。次年四月六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支持下逮捕了大釗同誌等八十余人。大釗同誌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兇殘卑怯的敵人不顧廣大輿論的反對,將大釗同誌和譚祖堯、鄧文輝、謝伯俞、莫同榮、姚彥、張伯華、李銀連、楊景山、範鴻劼、謝承常、路友於、英華、張挹蘭、閻振三、李昆、吳平地、陶永立、鄭培明、方伯務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數是共產黨人,也有國民黨人)一齊絞殺。大釗同誌臨刑時毫無懼色,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尚不足三十八周歲。
李大釗同誌的靈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門外的一個廟宇內。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屬和許多社會知名人士,發起為大釗同誌舉行葬禮,將靈柩安葬於香山萬安公墓。大批學生、工人、市民群眾冒著白色恐怖參加葬禮,形成一次壯烈的示威運動,許多參加者為此而被捕,甚至被殺害。
在全國解放前,李大釗同誌的一部分著作雖曾由他的親屬編集,由魯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動統治下一直沒有能發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編輯的《李大釗選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經過增訂的《李大釗詩文選集》。
李大釗同誌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無限忠誠。他為在我國開創和發展共產主義運動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範。大釗同誌和其他無數先烈光榮地倒下去了,但是他們的犧牲沒有使中國革命停止,相反,中國革命在犧牲者的血泊中繼續前進,直至獲得偉大的勝利。作為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和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大釗同誌的業績將永遠受到中國人民的追懷和崇敬。
為紀念李大釗同誌,發揚他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精神,中共中央於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將他和他的夫人趙紉蘭同誌(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靈柩移葬於新建的李大釗烈士陵園。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同誌永垂不朽!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一九八三年九月
原文標題: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李大釗烈士陵園落成典禮隆重舉行(《人民日報》1983年10月30日 第1版)
專題鏈接:回眸40年:《人民日報》看意昂3体育
相關鏈接:1979:發揚“五四”革命精神——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照片剪輯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