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信息來源: 海外網
貿易戰取決於美方態度 政府應未雨綢繆
海外網:今年以來,美國針對中國多個產品征收高額的雙反稅(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也在接受媒體采訪表示,隨著特朗普上臺後,中美貿易摩擦可能頻繁增多,但目前尚未看到全面“貿易戰”出現的可能性。您對於中美“貿易戰”的說法是否認同?
余淼傑:我覺得我們對特朗普這一屆政府要觀其言,察其行。如果你看他上臺之初,一是廢除TTP,二是建立美墨移民墻,此外就是把從中國定義為匯率操作國。前兩件事他上臺一個月之後做了,然而把中國定義為匯率操作國的話,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出臺相關措施。所以,會不會爆發全球的貿易戰,我覺得最終的一個標誌就是看他有沒有將中國定義為匯率操作國。如果他把中國定義成匯率操作國的話,那就意味著中美貿易戰的開戰“信號”。所以,會不會爆發全球的貿易戰,我覺得最終的一個標誌就是看他有沒有將中國定義為匯率操作國。如果他把中國定義成匯率操作國的話,那就意味著中美貿易戰的開戰“信號”。對於我們自身來講,政府應該未雨綢繆。
爆發不了貿易戰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特朗普政府無法集中精力對華做全部的貿易限製,但這屆智囊團裏的代表人物,包括商務部長,貿易主席,還有他的總統經濟部都是對華的鷹派。即便這樣,我們也不能輕易判斷中美貿易戰,還要走一步看一步。會不會爆發成為貿易戰,取決於雙方的態度,甚至更傾向於美方的態度。中方當然不希望“開戰”,習主席在去年的論壇上也講我們希望自由貿易的全球化,因為的確是貿易戰對兩個國家都不好。
貿易摩擦“升級”加劇 美調整特保關稅或成趨勢
如果中美雙方的摩擦“升級”,未來一段時間,高揚“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大旗特朗普政府將出臺怎樣的對華貿易政策,相比奧巴馬政府又有哪些新變化和趨勢?
余淼傑:奧巴馬這8年,中美經濟雖然也有不少貿易摩擦,但是總體而言,中美貿易關系比較平穩。當然奧巴馬後期推出了TTP,現在看來也無疾而終,所以不用太擔心。但從特朗普上臺,如果說他要搞全球貿易戰,那應該第一個就是匯率,他很有可能要求人民幣匯率再升20%或者30%。第二種可能對部分產品,尤其是鋼鐵、陶瓷、鋁製品,甚至光伏產品增收高額的特保關稅。稅率大概會在45%左右。
為什麽我判斷是45%呢?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2002年小布什上臺的時候,他曾經對進出美國鋼鐵征收高達30%左右的進口關稅,還逐年遞減,而且主要是針對韓國,所以我們有章可循。第二個,相比於奧巴馬八年的時候,你可以看到2009年他對中國的商用輪胎也是增收高達45%,然後逐年遞減,他是這樣一個逐年遞減取消這種機製。所以我覺得接下來鋼鐵方面會遭受到他們特保這種關稅,然後其他就是雙反。
重啟BIT不能拯救“貿易戰”提升造血功能更重要
海外網:有智庫機構學者認為,面對即將到來的“危機”,中國更應反思以往的被動反應模式,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建議與美方擇機重啟BIT談判。您認為此時應建議重啟BIT嗎?為什麽?重啟的時機又是什麽?
余淼傑:我覺得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是值得商榷,為什麽這麽講呢,因為說重啟BIT中國雙邊直接投資,必須各有妥協,各有放棄的利益。美國的話希望中國開放這個服務業市場,特別包括銀行業以及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希望很多企業到美國去對外直接投資的時候,跟其他國家一樣能夠被一視同仁對待,不要受到歧視,但中國的訴求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
美國在這方面經常用發達國家的標準來要求發展中國家,雖然中國現在的市場規模比較大,但是中國本質上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所以這個就是我們在BIT談判中,堅持一點,你必須區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不同國情。所以在特朗普時代,不斷的進行BIT談判,是有必要的,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是希望BIT的談判能解決中美貿易戰,這種想法有點太過樂觀。
海外網:您的意思是不能完全依賴BIT?
余淼傑:對,不能完全依賴,甚至事實上是沒有幫助,其實哪怕你在BIT方面做了很大妥協和讓步,其實也不見得就有所幫助,因為這是投資呀,人家擔心是出口。
海外網財經:如果未來特朗普政府采取一系列對華這種貿易政策或製裁,我們如何提高自身的優勢,或者“金剛鉆”的功能,來突破這種壁壘呢?
余淼傑:我覺得最重的一點,就是在出口方面。我們要註意到下面這幾點,中國不應該過渡依賴美國作為最終的出口目的地。在中國的出口目的地中,美國第一,歐美第二,而且他國占了13%,如果說兩萬億美元話13%的話,至少是3000多億美元,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可以化整為零多加強對發展中的出口,盡管發展中國家很小,但是加在一起體量也不小,特別是在新興工業市場。
海外網財經:請您具體講一講新興工業市場。
余淼傑:新興工業市場他的增長潛力很大,我覺得中國可以從政策上可以推進,主要做好金磚五國的出口工作,因為金磚五國他們相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較快,市場規模也比較大。不管是巴西,俄國,還是印度其實都有巨大的潛力。如果從政策層面講,爭取跟金磚國建立起自貿區,就相當於打開了南部市場。我覺得真正要解決中美的貿易毛擦,需要做到沒有美國,我們也能暢通自如。作為商家,從微觀個體來講,如果要找更多賺錢機會的話,就應該思路拓開,眼界和格局要大一點。比如說中國的汽車可以出口到印尼去,印尼其實也能盈利一點,而且他們對中國汽車的需求也很大。
海外網財經:剛才您說,說我們的出口不能依賴美國,第二個方面要積極開拓其他地區的市場,比如說東南亞的新興工業的市場,第三點是什麽呢?
余淼傑:第三點是做好海上絲綢之路。國企“出海”有兩種情況,一類是拿市場,比如說華為,另外一類,建立貿易中心或者貿易辦事處,其實也是一種對外直接投資,為了幫助更多出口的產品“走出去”。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可以去,你去的話必須是比較成熟的市場才可以,像英美或者其他發達國家。因為中國的勞動成本在快速的上漲,上漲之後相對埃塞爾比亞等國的話,我們勞動成本是非常高的,是人家的10倍,雖然他們勞動力生產率只有我們的一半,但是相比而言他們就有更高的比較優勢。
余淼傑:坦率來講,之前中企出海也有諸多不順暢的地方,原因一方面來自,國家因素,一方面來自企業內部。有些企業雖然在國內做的不錯,但沒做好出去的準備。
余淼傑: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要尊重當地風俗,這些東西有非常多的文化的也好,人物的也好,思維也好都要很多去註意這個東西。此外,還要加強自身方面的素質,你看華為就做的很好,比如說我1月份去智利的時候,就看到在聖地亞哥的市中心有棟華為的大樓。
海外網財經:看到我們來還得沉下來,踏實做海外這塊的市場。
余淼傑:比如說剛才出口這一塊,我們如果金磚五國自貿區做好了,那中國的產品大量出口到這些金磚國家,比如說南美的巴西,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然後巴西帶動以後,智利、秘魯等國家,也就能更便利的開拓了。
中美貿易關系增長點鎖定個人投資和出國留學
海外網:隨著中國大眾旅遊時代蓬勃興起,以旅遊業為代表的服務貿易正成為中美貿易關系新的增長點。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居民赴美旅遊達到259萬人次,較前一年增長18%。2015年中國遊客在美總共消費301億美元,帶動了美國零售、餐館、酒店、休閑娛樂等一系列產業發展。隨著簽證、移民的審核門檻放寬,未來那些會是新的增長點?
余淼傑:對,因為剛才我們所講就是商品貿易,您講的這個問題是服務貿易,那服務貿易和商品貿易的區別在於說,商品貿易我們是大量的貿易順差,服務貿易我們實際上是貿易逆差,之所以會出現這個情況,是因為大量國人去美國旅遊。這個貿易逆差對中國來說其實是好事,對美國當然也高興。
余淼傑:第一個,他說我們有大量的貿易逆差,你們為什麽不算這個服務貿易對不對,這是第一點。然後第二點對中國的話,那當然是一個非常愉悅的事情,本來就自己願意去,所以我覺得中美的服務貿易在未來的話,有兩個增長點,一個增長點就像您剛才所講旅遊方面,因為在奧巴馬的惠華政策特別是B1B2,10年簽這一點是非常好,而且現在的確就很方便嘛,所以您看每家熱門城市基本上機場中國人坐,所以他這個不只是說服務貿易,而且其實也是商品貿易的一部分,他們在那邊也是減少一些商品貿易的貿易差。
余淼傑:我相信在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美貿易會增長特別快,對美的服務貿易另外一個長期存量的話,就是教育,也就是到國外去留學。因為以前都只是研究生水平,現在很多家長讓子女在大學甚至高中就出國了,所以這個的話對美過一個很大的一個投資,因為那其實一個需要很多錢的。
海外網財經:好的,今天對話到此結束,感謝趙老師接受我們的采訪。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17)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