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 信息來源: 公寓服務中心
最好的安排
許多年以後,當我們回望青春,或許會有一些遺憾、許多不舍,但一想起來就會微笑的,一定是我們四人的相遇、相識、相交。
天南海北的四個人,在同一時間來到了同一座城市,走進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寢室——這平凡的一瞬間,決定了我們四年的相處,一生的緣分。
有時回頭想一想,當時走進這間寢室的完全有可能是不同的人。在那樣的假設中,我們或許只有點頭之交,或許根本不會出現在彼此的世界裏。
然而,我們四人,就這樣相遇了。我們將之稱為——最好的安排。
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同在哲學系的四人,有幸在修學途中,一同窺探哲學門內的光景。無論未來走得有多遠,我們共同在哲學的門前發出的驚嘆,已成為永久的烙印。
李培煒,山西人。哲學系團委副書記,儒行社骨幹成員。秉承儒家進德修業的觀念,為學勤勉,為人忠厚。畫得一手好畫,寫得一手好板書,活躍的藝術細胞反映在學業上,體現為PPT之高手。他每年寒假都去山區支教,教孩子們認識儒家經典,在深山之中接續一條文脈。有一年支教,山區天寒地凍,他備課每至深夜,終因寒冷疲勞發起連日高燒。然而,發燒狀態下仍然堅持上課,直至支教完成。回家之日已是年關,由於發燒未能及時休息治療,狀況加重而住進醫院,按醫囑應住院調養半年以上。開學之初,我們正在籌劃周末去山西探望,李培煒卻出現在學校。問他怎麽從醫院溜出來了,他說:“我來上課呀”。下一個寒假,他又去山區支教了。
金文旺,江西人。學生服務總隊秘書長。激情四射的實踐者。早上6點的鬧鐘是《義勇軍進行曲》,晚上12點的鬧鐘是上床睡覺。組織能力極強,總能在千頭萬緒的事務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樂於助人,富有社會責任感。帶領組織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動,如“首屆意昂3体育官网高校學生國際公益論壇”、“新生技能培訓”、“敬老愛老活動”、“抵製小廣告宣傳活動”等。我們對他的一個認識是:“你在任何時候見到金文旺,都會感到精力充沛。”作為一名學生,他有自強不息的精神,並以此感染他人。
李想,一號床,舍長大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哲學系團委副書記,堅定的共產黨員。在高中已是黨員,為人正派陽光,幹凈清爽,一笑倆酒窩。他讓我們認識到,溫潤如玉謙謙公子,並不只是在江南才有。愛好攝影旅行,看美劇也看新聞聯播,待人和善,人緣極佳。與哲學系大多數學生不同,李想在高中學的是理科。理科生的理性不僅反映在他的學業上,更反映在他的生活中。都說學哲學的人好酒,似乎酒承載著哲學思辨之外的感性宣泄,但李想卻不好酒。他只有在宿舍四人相聚舉杯之時,才會滿上酒杯,一飲而盡。其他時候,他會默默地點上一杯白水。“謙謙公子不好酒”,好像和書裏不一樣啊。
李喆,湖北人。國家圍棋隊隊員,職業棋手。與多數學生不同,他在入學之前已是圍棋職業選手,有國際健將證書,因此常年往返於圍棋的訓練比賽和學校的上課考試之間。他8歲開始學圍棋,2000年11歲入段。2007年升六段,並在同年取得圍甲主將七連勝。第11屆“理光杯亞軍,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男子個人銅牌。2009年(所在武漢隊)圍棋甲級聯賽的最佳主將。2010年(所在貴州隊)圍棋甲級聯賽的最有價值棋手(MVP),最佳主將勝率第一。他的棋風奔放飄逸,有“天才型”少年的美稱。最新公布的中國圍棋棋手等級分排名第3。而在最近的“LG杯”世界棋王賽當中又成功的晉級四強。他喜歡思考,出於對哲學的興趣來到了哲學系。在宿舍裏年齡最長,被稱為“大哥”。但事實上毫無“大哥”的領袖氣質,反倒因為修煉棋藝的原因,有一點超然物外的意思。比賽常常出差,要兼顧兩邊,總是很忙。愛好文學、電影,好酒但酒量極差。經過大學生活,思想傾向正從道家轉向儒家。每逢重大比賽,我們都會給他加油,在網上關註新聞消息。勝利歸來,舉杯相賀。
“四人行,互為人師也”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成長環境。但在大學生活中,四個人形成了良好的氛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這些相互間的助益已潛移默化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入學之初,四個人就關於蘇格拉底的一些哲學問題展開討論,這一次討論讓我們認識到,他人的思維可以對自己思想的拓展有巨大的助力。這一認識,讓我們遇到問題時常常會互相討論,得以集眾人之力。
在很長的時刻段裏,四個人都是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回寢室,直到……有人戀愛了。我們相信,以後的宿舍聚會可能是八個人、十二個人……到那一天,我們仍然會一同討論問題,迸發思想火花;仍然會互相學習,共同分享真實的人生感悟。
我們的一個共同點是:井然有序。這一點體現在我們的寢室狀態上。書架上的書都按門類擺放地十分整齊,地面常年保持幹凈清爽。總的來說,這是一個非典型的男生宿舍,因為他太幹凈整潔了。這樣的幹凈整潔,當然與我們對寢室的維護有關。我們覺得,寢室是我們共同的家,日常的清理也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
我們感謝635把我們聯接到一起,這樣的緣分是我們一生的寶藏。
點點滴滴意難忘
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的故事。
還記得初入燕園第一天的班會上,以宿舍為單位的自我介紹,我們積極地搶在了六個男生宿舍的最前面發言,那是咱635的第一次亮相展示,“三山五嶽,唯我西龍(培煒來自山西,旺兒來自江西,想兒來自黑龍江)”的口號還時時回響在耳畔。
然後我們就開始了平凡的集體生活。一起出門,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一起自習、一起聽講座、一起出去腐敗、一起回宿舍、一起臥聊……雖然有的時候相互的時間安排會有一些沖突,但大家總是會爭取更多的時間在一起。印象中我們的臥聊很有意思,人生理想、價值觀、妹子、八卦、生活煩惱我們無所不談。比如有一次談到擇偶標準,培煒、想兒、旺兒居然都說到想找的類型就是自己媽媽那樣的,當時大家都笑得不行了。
不知道啥時候開始,我們都有了自己在宿舍專用的外號。先是叫旺兒“山炮”;旺兒說他是山炮的話,第一個把培煒轟成“炮灰”;後來考慮到“想”和“響”諧音,幹脆也給想兒一門炮,想兒就成了“響炮”;至於大哥為啥變了“炮彈”完全是為了宿舍和諧——“把炮彈裝在山炮裏打一個響炮成了炮灰”。
後來大哥因為忙於隊裏和國內國際的各種比賽,很少回學校回宿舍了。以致每次回來他都會把我們拉出去“喝酒吃肉”,我們腐敗的足跡遍布小西門外三公裏的超長戰線。現在大哥回來的機會更少了,想起那段時光,真的很懷念。
下了專業課回到宿舍,我們也經常會有激烈的集體討論,關於各種玄妙精微的哲學概念和理論。為了哲導宗導的論文,為了緊張的期末考試,我們也沒少在寒風嗖嗖的夜裏一起奔赴金和茶連夜奮戰,這些每每想起都讓我備覺溫暖。
課業壓力稍緩的時候,我們還會去美嘉看看夜場電影。激動處往往爭論地面紅耳赤,久久不能平復。比如《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當時討論得出的結論,至今還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情感思索。
也難忘一起去未名湖冰場溜冰,歡聲笑語鐫刻在有關未名博雅的記憶裏;難忘放假回家的集體送別和開學回來集體相迎;難忘培煒和旺兒經常出去杯酒解千愁,真實詮釋典型的意昂3体育男屌絲形象;難忘大哥在宿舍手把手教我們下圍棋……
當然,很多東西依然在繼續。比如培煒精彩紛呈波瀾壯闊的脫光史;比如書記的人民日報、新聞聯播和求是雜誌;比如旺兒的經典名言“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其實我永不在乎掩藏真心”、“扯吧,那是你!”、“哎呀,你快點了!”……
我們心中早有默契,日後的日子,還會更加用心去呵護635。呵護她的舒適整潔,她的團結和諧和她的務實上進。我們在路上。
編輯:舍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