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0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黎瀟逸
12月19日下午,城市與環境學院黨委第二次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會在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舉行。城市與環境學院黨委委員及各支部書記、人文地理專業教師黨員以及來自本、碩、博各個年級的學生黨員約6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討會,會議由黨委副書記王欣濤主持。
會上,城鎮化發展研究專家、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馮長春教授作了題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認識與思考”的主題報告。他利用一系列數據資料,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隨後用人口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社會城鎮化和資源城鎮化來概括對城鎮化內涵的新理解。在提及城鎮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時,他指出目前城鎮化水平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不斷拉大,存在著城鄉、城市內部兩個二元結構,大中小城市面臨各自的問題,同時城鎮化速度過快產生不協調,農民市民化率低,城鎮化質量不高,以及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資源集約化利用率低。隨後,馮長春教授針對十八大提出的相關內容解讀了中央關於新型城鎮化未來發展的精神,包括圍繞城鎮化發展中面臨的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戶籍和社會管理、資源支撐和生態環保等問題,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揮城鎮化綜合效應,釋放內需巨大潛力,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與和諧進步。最後,他提出了自己關於未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思考,提出建立多中心城市群,重建城鎮發展的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創新土地、住房、財稅、金融、身份、社保等製度,完善城鎮化的支撐體系,以及加快城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農業現代化規模經營。
馮長春教授作主題報告
隨後,師生就城鎮化發展問題展開了熱烈的研討。歷史地理韓光輝教授從歷史的角度,對自漢以來的各個朝代城鎮化的水平,城市管理機構設置做了介紹;人文地理周一星教授解讀了20世紀以來我黨對城鎮化的認識變遷,尤其對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表示極大贊同。孟曉晨副教授認為提高中國城鎮化質量的關鍵在於如何解決已進城的農民的市民化。馮健副教授則對城鎮化要素進行分析,指出了黨的十八大關於城鎮化提出的農村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和城鄉一體化三大亮點。提出城鄉一體化不是徹底消滅鄉村,而是實現農村的現代化,建設不遜色於城鎮的鄉村文化。11碩士王玨等學生黨員則結合自己家鄉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對於城鎮化發展問題的反思。胡兆量教授表示通過黨的十八大的學習認識到學院任務的艱巨性,國家發展兩大戰略任務——生態文明建設、城鎮化,都是我們的責任。我國正處於城鎮化高潮,同時也是探索期,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間,希望青年人好好鉆研,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城鎮化的進程。
城市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劉耕年教授對會議做了總結發言,他對本次研討會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與會師生的發言見解獨到、體會深刻,鼓勵學院師生在科研工作和學習中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做貢獻。自從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城市與環境學院全院上下熱烈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活動,其中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系列研討會有三場,第一場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態學專家方精雲教授主講《如何推進生態文明》;本次研討會是第二場《如何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第三場將於12月25日召開,由長江學者周力平教授主講《如何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攝影:李香花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