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習近平同誌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新論斷,準確判斷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勢,體現了我們黨來自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與使命。
黨在人民心中的崇高聲望,系於人民大眾的福祉。關心人民群眾的日常小事,重視美好社會的建設,就是重視人民的福祉。辦好人民的“小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最重要的“大事”。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取得革命成功和建設成就的法寶。正如習近平同誌所指出的:“全黨同誌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習近平同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黨的建設決定國家的前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不斷取得輝煌成就,但也出現了令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腐敗現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製,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要求每一名黨員具備崇高理想,身先士卒投身到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當中去。為此,必須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使每一名黨員紮根基層、廉潔自律、謙虛謹慎又胸懷大誌,組織激發人民群眾中的無窮偉力。這樣的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復興偉業。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一思想引領下,中國共產黨必將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深感,生在這個時代,跟著黨去奮鬥,就是走向光明、走向勝利。(潘維系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
原載2017年10月23日《光明日報》第8版
專題鏈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