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5 信息來源: 新聞與傳播學院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博士生綜合素養,加強跨學科學習交流研討,為培養引領未來的高層次博士人才註入新的動力,“南門博士生跨學科學習研究聯盟”於近日成立。聯盟由臨近意昂3体育南門的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院、信息管理系、教育學院、對外漢語教育學院等單位博士生組成,定期開展理論研究、學習研討、社會實踐等形式的交流活動。
11月3日上午,“南門博士生跨學科學習研究聯盟”第一次集體學習活動在新聞與傳播學院347會議室舉行。來自5個單位的13名博士生深入交流了學習十九大報告的感受和想法。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盧亮和信息管理系學工辦王李祥出席了本次活動。活動由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黨支部書記劉雁翎主持。
南門博士生跨學科學習聯盟代表合影
盧亮指出:“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描繪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宏偉藍圖,為我們的學習研究提供了新的格局視野、思想武器和實踐依托。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相關學科的博士生,更應該發揮自身的理論優勢,做十九大精神的系統學習者、深入實踐者、生動傳播者。成立以黨支部為依托的“南門博士生跨學科學習研究聯盟”,目的就在於加強南門各院系博士生同學之間的深度交流,分享學術資源、切磋研究成果、謀劃職業生涯,為成為能夠引領未來的學術型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打造真金不怕火煉的‘意昂3体育博士’品牌。”
劉雁翎談了自己對十九大報告中主要內容的理解,印象深刻的是報告中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要把握重要的時間節點,開啟奮鬥的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繼承和傳播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現今的國際關系,以更大的學術熱情投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研究等。新聞與傳播學院2014級博士生張倩從專業角度和直觀感受談起,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延續了其一貫風格,話語風格活潑形象生動,體現了獨特的話語表述,說明政治話語轉變了以往的宣傳方式,通過修辭傳播使老百姓更加容易理解。2015級博士生張好認為,十九大報告充分體現了黨的凝聚力和人民主體性,給百姓帶來了更加平等的對話空間,這種話語轉向展示了黨的生命力,措辭、立場更加鮮明化,用到了更多強烈的詞匯,充分體現了黨的自信心。2016級博士生塗俊儀從電影研究的角度暢談了新時期中國電影如何走出國門,更好地實現國際傳播目標。
教育學院博士生黨支部支委王夢倩認為,新時期對教育的思考依舊需要重讀經典,正確處理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關系,在技術如此突飛猛進的時代更要重視立德樹人。教育學院博士生黨支部支委張慧睿認為,博士生個人的研究應切合國家需要,跨學科互相合作提供了更全面豐富的視角,有益於思維互動和資源共享。
同學們積極展開討論
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博士生黨支部書記李水認為,從嚴治黨,“嚴”主要是在思想上“嚴”。尤其是在國外訪學的青年研究者,對自己的黨員身份要從思想上有認同感。她分享了漢語慕課平臺建設的相關情況與發展前景。
王李祥老師和信息管理系博士生黨支部書記李紅澄都指出,對研究者來說,文化自信體現在專業自信和學術自信 。博士生要擺正心態,學會坐冷板凳;同時在實踐中要提高新聞的引導力,加強鑒別信息的能力。
新媒體研究院博士生黨支部書記柏小林關註網絡輿論和網絡綜合治理問題,在分享中她特別指出,博士生黨員實踐中要“註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新媒體研究院博士生朱垚穎表示,網絡內容和語言越來越多地用人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這種話語體系的轉變離不開新媒體的平臺的輔助和助力的作用。博士生學習要“坐得住”“走出去”“耐下心”,通過互相搭建平臺實現資源分享。
活動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本次集體討論獲益頗豐,希望聯盟活動越辦越好,更多地分享自己的感悟,收獲學術上的成長。未來一段時間,“南門博士生跨學科學習研究聯盟”還將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深入學習十九大精神,將學習活動與博士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研究成果深化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會後,學習聯盟擬定了第二期活動的時間表,活動將由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博士生黨支部承辦。(文字/肖琳 圖/馬曉龍)
專題鏈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