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意昂3体育官网廣大師生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在各條戰線上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70年,每個意昂3体育人都有一段關於意昂3体育的記憶,都有自己的意昂3体育故事。意昂3体育官网特聯合醫學部黨委宣傳部、深圳研究生院、國際合作部、校友工作辦公室、離退休工作部等開設《70年·我的意昂3体育故事》專欄。
專欄通過報道70位普通意昂3体育人,分享他們印象深刻的、與意昂3体育有關的故事,從不同時期、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記錄和反映意昂3体育的精神傳統、師長風采、校園文化、精神風貌,和讀者一起在塵封的記憶裏,感觸一個更具體更生動的意昂3体育官网,進而感受時代的變遷。
需要說明的是,意昂3体育有數十萬師生校友,我們僅從中選取了70人進行采訪。由於時間有限、認知有限,在人物選取上難免有一孔之見,希望讀者諸君指正。
新聞網正陸續推出相關報道,敬請關註!
個人簡介:劉瑞珣,1938年3月出生,1963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地質地理系地球化學專業,1981-1983年赴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高工)進修學習,1991-1995年任意昂3体育官网地質學系主任。
“我是81年經系裏選派去的瑞士蘇黎世高工,當時40多歲,在派出人員裏也算是年輕的。”盡管近40年過去了,談起在瑞士的留學經歷,劉瑞珣感到仿如昨日,留學生活中那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仍然歷歷在目。
劉瑞珣
改革開放初期,在國家領導人、國家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國家派遣留學生的力度不斷加大,從1978年的幾百人,迅速增加至1981年的近3000人。正是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劉瑞珣成為了當時國家派出的留學進修人員中的一分子。
在瑞士留學的兩年時間裏,瑞士如畫的風景、豐富的地質資源、純樸善良的當地人讓劉瑞珣常常回憶起那時的美好時光。
深夜的“守護者”
“要抓緊這兩年時間好好學習專業知識。”
劉瑞珣一到蘇黎世高工,就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但是由於經費有限,“宿舍非常局促,幾乎只能放下一張床,實在不便於學習,所以我就想晚上能不能到辦公室去學習”。
盡管當時蘇黎世的本地人很少會加班工作,晚上似乎也都不怎麽出門,但劉瑞珣還是決定“破例”向自己課題組的導師Ramsay教授申請一把圖書室的鑰匙。
被導師千叮嚀萬囑咐後,劉瑞珣走完了申請程序,如願拿到了鑰匙,晚上學習空間的問題總算得到了解決。
第一天晚上,在辦公室自己的工位上剛坐下沒多久,劉瑞珣就聽見外面防盜門開關的聲響。學校晚上幾乎沒有人來,這會是誰呢?辦公室門一打開,進來一個身材高大魁梧身著製服的警察,身旁還有一只警犬。“那人說是學校所在片區的警察,問我晚上在這幹什麽,有沒有鑰匙,有沒有鑰匙的授權證明,我都一一給他看了,警察認真查看後才轉身離去。”
第二天晚上,警察和警犬又來了,還是照例檢查了一遍,走了。第三天晚上,警察又出現了。這回他沒有檢查鑰匙和證明,反倒和劉瑞珣攀談起來。
辦公室裏,很多工作人員會把手表、相機等私人物品放在自己的工位上,“我就想這個警官每天都來估計是擔心這些財物的安全”。
劉瑞珣向他建議說,為什麽不讓這些工作人員把自己的私人物品都收好、鎖好,這樣他的工作量也小些。
警察的回答讓劉瑞珣感觸很深:“公民可以把自己的東西放在任何不妨礙別人的地方,這是他們的自由,任何人不能幹涉,而保護好公民的財產安全就是我的責任了。”
第四天,看到辦公室的燈亮,警察終於不再來了。但在深夜學習的劉瑞珣知道,在自己辦公大樓的不遠處,有一位恪盡職守、極富法律意識的警察在陪伴著他。
劉瑞珣
沒有鎖的自行車
蘇黎世的南面,坐落著地質資源及其豐富的阿爾卑斯山脈,任何一個到達瑞士的地質學者都不會錯過這樣絕佳的考察機會。
“本地的學生一般都會自己開車去野外考察,他們有時也會讓我搭個便車,但總是蹭別人的車也挺不好意思的,坐公交又不方便。”想來想去,劉瑞珣決定自己租個自行車,騎車來回方便,車上還能馱些地質標本回來。
去了租車的店裏,劉瑞珣驚奇地發現,這些車“哪哪兒都挺好的,就是沒有車鎖”。“這些車沒有鎖的話,不會丟嗎?”劉瑞珣問店主。
“只要不把車停在妨礙別人的地方,就不會丟。”
“如果丟了怎麽辦?”
“這些車都有保險,只要不是因為停在妨礙到別人的地方,丟了也不用你賠。”
劉瑞珣這才放下心,“當時哪裏有多余的錢能賠得起這自行車”。
兩次、三次……按照店主所講,每次去山上考察的時候,劉瑞珣都把車停在合適的地方,保證沒有妨礙到別人,盡管車沒有鎖,但的確從來沒有丟過。
“每次我采完標本回去,都看見車好好地停在那兒。”
劉瑞珣在地質學系百年華誕校報專刊上發表的繪畫作品。劉瑞珣說,野外地質工作提升了自己的繪畫水平
市長的宴請
留學期間,對劉瑞珣而言,最特別的一件事就是當時的蘇黎世市長宴請當時所有在當地學習的中國留學生。
市長為什麽要請全體的中國留學生吃飯呢?“收到通知的時候,我也挺疑惑的,心想莫不是出了什麽事?大家也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既然收到邀請,大家也都去了。”
餐館不大,吃的是西餐,為了照顧中國人的習慣,除了刀叉,店裏也準備了筷子。“吃飯的時候,市長很高興地向我們說明了宴請中國留學生的理由。原來,在蘇黎世各個國家的留學生中,學校的教授們對中國留學生的評價最高。當地人也都對中國學生有著非常好的印象。他想借此機會向中國留學生們表達欽佩和感謝,並希望我們能一直保持下去,勤奮刻苦地做學問。”
劉瑞珣當時聽了這番話深受鼓舞。
當時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人均GDP不到300美元,遠遠比不上發達國家瑞士的15000美元。“瑞士當時的確比我們發達很多,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我們比他們窮,就看不起我們,對待我們中國留學生很尊重、很友善。”
“不限製弱小國家的發展,開放學術資源,平等相待,這難道不是發達國家最佳的風範和態度嗎?“劉瑞珣說。